也談轉變美術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健。由于教學觀念及質量第一、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社會、學校、學生認為美術課是非主課,是部分特長學生的需要。按照國家《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都是不正確的,也對學生的全面成長與成材有著很深的負面影響。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我多年來對美術教學的反思,下面我就美術課教學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以激發興趣為主導進行備課與授課。興趣是學生愿學的內動力。要學生學好美術,就要激發學生愛好美術的興趣。我認為以下形式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手段:組織郊游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進行多種形式的寫生、講美術故事、組織畫展、參觀展覽、賞析課堂美術作品等。通過以上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熱愛美、向往美、追求美、創造美、享受美。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興趣,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最好的老師。
二、以動手實踐為課堂教學的訓練手段。實踐是釋放和保持興趣的最佳途徑,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躍躍欲試,所以我們應該給學生創造釋放能量的機會和環境。在教學中,我們不要把學生局限在技法訓練上,而要讓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用心去感受美的規律、美的法則,用手去實踐美的造型、美的形式。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在課堂教學實踐訓練中,我們應該營造最為寬泛的學習與活動空間。例如:日常美術活動實踐中常常會用到的美術造型的元素包括點、線、面以及色彩。這些造型元素本身就有很多豐富的變化,在利用它的變化的同時,引導鼓勵學生有所選擇、有所張揚。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成功的體驗,有更多方面、更多角度的更豐富的體驗。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以巧妙的創意來熏陶學生豐富課堂。美術教學要規范,但不是不要創意,譬如說欣賞與評述的學習領域的教學。美術作品要進行創意,美術的創意又來源于生活,正如一位名家所言:把山之竹變為眼之竹,把眼之竹變為心之竹,把心之竹,變為紙之竹。創意,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創造更美、更新、更高的境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多媒體等聲像現代化教學設備再現藝術作品的創意,力求聲情并茂,從視覺、聽覺、知覺、感覺多方面打動和吸引學生熏陶學生。
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的核心。國家美術《新課程標準》中講到:“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我認為,這就給今天的美術教學明晰了理念,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