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碎片拾遺
要想讓學生能更多地表現自我,求異創新,就需要教師多一點引導和鼓勵。我在教學中經常問“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讓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斷地有所突破,求異求新。鼓勵學生突破美術教材、突破教師的講授、獨立思考、自主創作,培養學生大膽猜測、想象、聯想,敢于標新立異、另辟蹊徑。在小班化教學中,師生對話的時間更多、空間更大,我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說出來用畫筆表現出來。比如欣賞課上,對于野獸派繪畫作品,學生就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我充分肯定他們對于名畫也能敢于質疑,不人云亦云,并且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觀點來評述,或者自己改編名畫,對這幅畫進行再創作,學生興致很高,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種鼓勵,能激發出學生創造和求異的熱情,也激發出人性中最積極和生動的潛力,使學生獲得新、奇、樂,沉浸在自我創作的愉悅中。
在美術課堂作業中,我也盡量減少簡單化的臨摹,多鼓勵創新。如果學生只是依葫蘆畫瓢,那學生那股與生俱來的創造欲望就被扼殺了,那就沒有真正的情趣而言。真正的教學需要學生創新精神的參與,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講講故事,或猜猜想想,或拼拼貼貼……采用夸張、擬人的手法,排除固定觀念,從各個角度展開聯想,從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哪怕是“張冠李戴”、“牛頭配馬嘴 ”也行。只要是自己認為美好的、自己向往的和崇敬的東西,都可以大膽地、自由地、不加掩飾地表現出來。這就是創新的表現,情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