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搖的玩具(精選3篇)
會搖的玩具 篇1
好多孩子運用在做“有趣的半圓形”時學過的將一個圓形對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紙做出了會搖的半圓形,但再怎么辦他們就不知道了。我適時地引導他們:有哪些會搖的東西象半圓形?這一下子,孩子們有辦法了,通過改造與加工,騎著小人的小木馬、露出半個嬰兒頭的小搖籃……這些會搖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紙條折出了一個半圓形,貼上馬頭,再做了一個小人貼上,也做了一個會搖的小木馬,請學生玩一玩。結果他們發現:怎么這個小木馬光倒呀?“是呀,誰來幫幫老師?”我想他們求助。通過討論與試驗,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重心問題:在半圓的圓弧里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放上一塊橡皮,用雙面膠固定,小木馬終于在一定的范圍內搖來搖去了。聰明的孩子們又把這種方法用來為蛋殼不倒翁等自制會搖的玩具的設置重心。“我們的玩具都能‘聽話’的搖了!”成功的喜悅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在這一節課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而且這種貫徹是無痕的,是學生自己要求的。通過近一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們已經適應了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式,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我希望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使他們對學習保持持續的興趣,希望他們這一代人能夠充滿創造熱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會搖的玩具 篇2
第十七課 會搖的玩具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勇于標新立異,大膽想象會搖的玩具與積極思考
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造,體驗會搖的玩具創造的樂趣
3、培養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會搖的玩具能力。
教學重點:1、是否標新立異,大膽、積極地思考
2、是否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
課前準備:1、師準備各種工具和廢舊材料,如彈簧、抽空的蛋殼、乒乓球、紙杯、圖畫紙、廢舊報紙、紙筒、吸管、顏料、剪刀、膠水等。
2、圖畫紙、廢舊畫報、顏料、剪刀、膠水等
教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一起學過了“會動的小紙人”這節課。小朋友還記得會動的小紙人是那一部分會動啊!是紙彈簧會動(復習紙彈簧制作方法)
二、新授
今天我們又要來為自己設計一個有趣的玩具了,師出示玩具請小朋友觀察它出現了什么變化?這個玩具它會“搖”。它是怎樣搖起來的,為什么會搖呢?
欣賞書中圖例,看小朋友們制作了各種各樣的玩具。你最喜歡哪一個?請你自學,看看這些玩具你都會做嗎?
書上根據各種形狀制作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形象,你想為自己設計一個怎樣的會搖的玩具,用什么材料來制作。
1、用雞蛋殼來做小朋友,不倒翁,小動物……
2、用彩色紙剪貼和畫
3、用廢舊易拉罐,紙卷,吸管……
三、布置作業
動手來制作一個會搖的玩具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五、評一評、議一議
六、小結
第十八課 電腦美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打開電腦美術并進入操作系統畫面。
2、指導采用界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的電腦美術繪畫游戲。
3、培養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感受電腦美術的樂趣
教學重點:1、是否標新立異,大膽、積極地思考電腦美術
2、是否能利用矩形、橢圓形等工具進行繪畫創作。
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電腦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電腦軟件硬件設備
2、準備上課時的教具。
3、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專用教室的教學設施。
教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導入
從電腦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談起,讓學生知道它們的重要性。
二、新授
然后介紹windows里的畫圖工具。電腦美術
欣賞畫圖程序畫出的作品,學生自學為主
由學生介紹畫圖程序中幾種工具的使用。(簡單)
三、布置作業
學生創作:各自進入電腦美術的網頁中自學。
從三個題目中選擇一個進行創作。
音樂停止,學生創作完成。
提出問題:在畫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電腦美術
先由學生自己解決,學生示范演示錯誤及解決方法。(必要時候教師提示)
四、學生制作設計、教師巡回輔導
五、講評
評價作業:讓學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賞、評述其他同學的作品。
用“我覺得自己或他的畫怎么樣”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你投他票的原因)
(通過自己手中的“小兔子”以“投票”形式選出優秀的作品。
六、小結
會搖的玩具 篇3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
上學期做了會滾的玩具,這學期再來做會搖的玩具。體驗創造的樂趣。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勇于標新立異,大膽想象與積極思考。
2、 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造,體驗創造的樂趣。
3、 培養學生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積極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獨立的完成與別人不同的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各樣的玩具、工具和廢舊材料,如彈簧、抽空的蛋殼、乒乓球、紙杯、圖畫紙、廢舊報紙、紙筒、吸管、顏料、剪刀、膠水等
學生:圖畫紙、廢舊畫報、顏料、剪刀、膠水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時曾作的滾動的玩具是靠什么來滾動的?(靠圓柱體或圓的外形)
展示學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請學生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實踐活動找出其搖動的原因。
從老師帶來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會搖的,在找的過程中總結出會搖的玩具共同的規律。
活動二:
教師展示自己帶來的各種工具和廢舊材料,請學生從中找出可以改造成會搖的玩具的,師生共同思考、設計方案,由教師迅速的將其改造成會搖的玩具。
學生以一組為單位,將自己找來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會搖的玩具。
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積極大膽的創造,也可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材料進行創造。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活動三:
把大家制作的會搖的玩具放到一起,搖一搖、玩一玩,看誰做的搖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會轉的玩具,布置學生回去找找家中會轉的玩具,搜集做會轉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節:
活動一:
學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會轉的玩具,通過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這些玩具會轉的原因。
活動二:
教師以“風車”為例,與學生一起研究性的學習會轉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學生開動腦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風車。教師引導學生盡量的研究好風車的連接點,使其能夠較靈活的轉動。
活動三:
根據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資源,動腦筋做一個會轉的玩具。
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并將想象中的東西通過實踐和改進變成現實。
活動四:
展示作品,同學們之間互相評一評,共同體驗創造的樂趣。
教學評價:
1、 是否能標新立異,大膽、積極的思考。
2、 是否利用不同材料進行創造。
3、 能否獨立完成作品。
札記:
好多孩子運用在做“有趣的半圓形”時學過的將一個圓形對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紙做出了會搖的半圓形,但再怎么辦他們就不知道了。我適時地引導他們:有哪些會搖的東西象半圓形?這一下子,孩子們有辦法了,通過改造與加工,騎著小人的小木馬、露出半個嬰兒頭的小搖籃……這些會搖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紙條折出了一個半圓形,貼上馬頭,再做了一個小人貼上,也做了一個會搖的小木馬,請學生玩一玩。結果他們發現:怎么這個小木馬光倒呀?“是呀,誰來幫幫老師?”我想他們求助。通過討論與試驗,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重心問題:在半圓的圓弧里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放上一塊橡皮,用雙面膠固定,小木馬終于在一定的范圍內搖來搖去了。聰明的孩子們又把這種方法用來為蛋殼不倒翁等自制會搖的玩具的設置重心。“我們的玩具都能‘聽話’的搖了!”成功的喜悅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在這一節課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而且這種貫徹是無痕的,是學生自己要求的。通過近一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們已經適應了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式,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我希望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使他們對學習保持持續的興趣,希望他們這一代人能夠充滿創造熱情的走向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