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七年級地理教案 > 世界的人口(精選17篇)

世界的人口

發布時間:2022-12-30

世界的人口(精選17篇)

世界的人口 篇1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人是一切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為今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節人口的數量、增長、遷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的確定

  知識要求

  智能訓練

  思想教育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狀況和地區差異

  2、了解經濟發展與人口發展的關系,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現代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3、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大勢及自然、經濟、社會、歷史諸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1、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

  2、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重點培養學生分析人口分布圖

  3、培養學生運用圖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3、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長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發展的形勢,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為學習和了解后面的人口問題打下基礎,因此這部分知識需要詳細講解

  難點:由于人口遷移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再加上這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較多,因此人口遷移及其原因就成為了本節的難點,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難點之一

  4、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共用兩個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人口增長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長主要詳細講解人口增長的特點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不同,人口數量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以學生自己閱讀的方式來了解,并通過簡單練習來講解;人口的遷移內容比較難,我利用資料和圖片讓學生明白這種現象;人口密度的學習主要通過兩個城市的對比及“做一做”讓學生了解稠密和稀疏的區別;人口的分布主要詳細講解四大稠密區和四大稀疏區,讓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選擇及其依據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據

  本節內容主要運用powerpoint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于一身,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更易于接受。

  三、說學法指導

  通過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動手畫簡單的人口增長圖,動腦思考課本問題,克服學生“只聽不思”的現象,從中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運用圖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想設計、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及其依據

  教學

  方式

  教學過程 設計

  依  據

  時間

  分配

  導入 

  播放人口錄像,問:錄像里說了什么內容?然后引入新課——

  用錄像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3分鐘

  板書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閱讀

  讓學生閱讀課本新聞報道,自己得出世界人口數量是在1999年達到60億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2分鐘

  板書

  一、世界人口數:60億(1999年)

  引入

  為什么在人口數量后要注明年份?——說明人口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自然過渡到人口增長

  1分鐘

  講述

  利用跳動的人口鐘讓學生感受人口每時每刻的變化,從人口鐘里可以看到人口在不斷增加,然后利用課本“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讓學生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所用的時間,然后從計算結果讓學生總結得出人口增長的特點:從緩慢到加快

  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養他們分析、總結的能力

  10分鐘

  板書

  1、速度:緩慢      加快 

  練習

  利用課本“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的數據,描繪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教師巡堂指導

  培養學生用圖、繪圖能力

  5分鐘

  講述

  通過自己描繪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回顧人口增長的發展過程,并了解20世紀30年代后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3分鐘

  引入

  人口增長的快慢由什么決定?——引入人口自然增長率

  練習

  利用課本例子,讓學生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并讓他們總結公式

  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

  3分鐘

  板書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醒學生注意用的是千分率——‰)

  讀圖

  投影“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了解各大洲人口增長的狀況,從中指出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和最慢的大洲,無常住人口的大洲。并從這里總結得出: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

  通過讀圖來獲得新知識,符合地理課堂的教學特色

  5分鐘

  板書

  發達國家慢

  發展中國家快

  閱讀

  閱讀課本“讀一讀”,了解人口增長的未來趨勢

  加深對人口增長的了解

  5分鐘

  引入

  人口數量不但時刻在變化,人口還會不斷遷移,這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社會現象。——引入人口遷移

  講述

  1、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從中了解現代人口遷移的三種情況

  2、投影資料,讓學生總結科技移民的原因和影響

  3、練習課本“想一想”思考勞動力輸出的影響

  4、投影國際難民遷移圖片,讓學生從平時的新聞報道中說出難民遷移的原因

  培養學生運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0分鐘

  板書

  三、世界人口遷移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引入

  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應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前后聯系,自然過渡

  讀圖

  利用課本甲乙兩市面積和人口數量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人口密度由人口數量和面積之比來決定,單位是:人/km2

  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

  3分鐘

  板書

  四、人口密度= (人/km2)

  練習

  1、計算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

  2、計算中國和加拿大人口密度

  鞏固所學知識

  8分鐘

  小結

  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上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最明顯的特征——很不均勻,從兩個練習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

  培養學生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2分鐘

  板書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引入

  下面我們就通過世界人口密度圖,看一看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有哪些?

  讀圖

  引導學生讀“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1、找出人口稠密區,并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

  2、找出人口稀疏區,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通過讀圖來獲得新知識,符合地理課堂的教學特色

  15分鐘

  小結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3分鐘

  板書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區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人口稀少地區

  苔原帶、冰原帶

  熱帶雨林帶

  沙漠地區

  高原、山區

  高

  寒

  干

  熱

  以表格的形式總結,簡單明了

  練習

  對本節書所學的內容進行練習

  及時進行反饋

  7分鐘

  總結

  對本節人口內容的學習進行總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讓學生養成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5分鐘

  2、板書設計 及依據

  本節內容板書設計 采用綱要式和表解式相結合,用powerpoint展示,邊講邊板,穿插于教學過程 中。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世界人口數:60億(1999年)

  二、世界人口增長

  1、速度:緩慢      加快    發達國家慢

  發展中國家快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遷移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四、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區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人口稀少地區

  苔原帶、冰原帶

  熱帶雨林帶

  沙漠地區

  高原、山區

  高

  寒

  干

  熱

世界的人口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教學建議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關于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于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認識。為學習世界人口分布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的分布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閱讀分布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展上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遷移,主要從三方面講述,一、人口為什么會遷移?(為了生存和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的主要人口遷移方向?(美洲大陸發現之前,古希臘和古羅馬征服并移民歐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陸發現后,主要從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亞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技術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通過“想一想” 提出問題,(大批科技人才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什么影響?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各有什么特點?

  的教法建議

  關于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了解什么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通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數據,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通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人口增長和分布現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于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后,通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布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中講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長是認識人口數量動態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的增長,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的一段報道,點明數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長示意圖”顯示,每增加10億人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通過閱讀這個示意圖明確,世界人口每增加10 億人,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長是如何算出來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各大洲的柱狀圖,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異,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用“讀一讀”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極限。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的地區差異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教學手段】

  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

  (導入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世界人口達到多少億?(1999年10月12日,60億)

  (板書)人口的數量

  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 億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

  根據計算結果,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 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的。)

  (板書并總結)人口的增長1)緩慢---加快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柱狀圖》請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起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地區差異存在

  (板書)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快?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慢?

  (非洲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講述)目前許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種,比如球星薩爾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種是不同種族融合的結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遷移。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世界人口的遷移”部分內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

  輸出的特點: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學生討論)課本 “想一想”,由學生回答,再由其它學生評判。(原因:科技移民較好的工作條件,較高的工資,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勞動力輸出更高的工資)

  (教師總結)人口遷移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表現,也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板書設計 】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

  1、人口的數量:6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遷移

  1、人口遷移的定義

  2、二戰前的人口遷移:

  3、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技術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移動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圖〉

  (導入  )目前,世界有60多億人口,60多億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樣來定量描述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

  (板書)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個有多少人?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圖上有什么區別呢?看甲、乙兩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較圖(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計算) “做一做”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國:約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總結)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讀圖: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書)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這些地區為什么人口稠密?我們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些地區進行分析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這里有什么優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對照比較,

  提問:1、它們都處于什么緯度?(中緯度)

  2、它們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近海地帶)

  3、它們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平原為主)

  4、它們在氣候上有什么特點?(溫暖濕潤)

  (總結)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史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對比上述四個問題,結合已學過的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知識,分析人口稀疏區的自然條件有什么特點?

  在海陸位置上:內陸地區

  在地形上: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

  在氣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濕熱為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

  在緯度上:高緯度地區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學生討論):“想一想”第二題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不能用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總結) 這一節主要講了人口地理的兩個知識點:增長、遷移和世界人口分布。這兩個知識點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遷移是認識人口的動態變化,它們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人口增長的狀況和人口的分布情況。

  (練習)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圖上,找出世界四個人口稠密區的具體位置,要求形式用紅筆在課本圖上勾畫出人口稠密區的位置。

  【板書設計 】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四大稀疏區:高緯度地區

  高山高原地區

  干旱沙漠地帶

  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樣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影響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   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終于誕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   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提問)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大約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講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加以量化呢?

  (講述)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練習)某一地區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當中,出生并成活了25個嬰兒,死亡10人,這個地區在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提問)請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按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講述)這樣的結論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存在著地區差異。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展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表

  請學生粗略計算:1950年、1990年、2025年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分別是發達國家的多少倍,加深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差異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設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越來越明顯,會帶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但不必回答,為下節課講人口問題埋下伏筆。

  (過渡)大家都聽過《橄欖樹》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從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的,這種人口從一個地區移居到另一個地區的社會現象,就是人口遷移。

  (提問)請大家讀教材“人口的遷移”這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回答并評判。最后展示“16~20世紀世界人口大遷移示意圖”,教師總結。特別強調目前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即: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

  (討論)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么,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哪些影響?

  2.你認為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為什么?

  (過渡)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映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講述)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內的居民人數(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計算)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國家

  人口數(人)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國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國: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講述)人口密度能準確的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圖

  (提問)世界人口稠密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總結) 

  (討論)結合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分析人口分布的規律及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討論)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練習)選擇題

  探究活動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要求:查找資料(可上網查找)。

  看看你們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哪個區(縣)或鄉的人口密度大,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目的:

  1.通過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把書本的理論用在實際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如通過調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異后,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教學建議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關于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于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認識。為學習世界人口分布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的分布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閱讀分布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展上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遷移,主要從三方面講述,一、人口為什么會遷移?(為了生存和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的主要人口遷移方向?(美洲大陸發現之前,古希臘和古羅馬征服并移民歐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陸發現后,主要從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亞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技術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通過“想一想” 提出問題,(大批科技人才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什么影響?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各有什么特點?

  的教法建議

  關于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了解什么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通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數據,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通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人口增長和分布現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于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后,通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布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中講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長是認識人口數量動態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的增長,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的一段報道,點明數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長示意圖”顯示,每增加10億人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通過閱讀這個示意圖明確,世界人口每增加10 億人,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長是如何算出來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各大洲的柱狀圖,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異,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用“讀一讀”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極限。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的地區差異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教學手段】

  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

  (導入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世界人口達到多少億?(1999年10月12日,60億)

  (板書)人口的數量

  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 億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

  根據計算結果,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 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的。)

  (板書并總結)人口的增長1)緩慢---加快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柱狀圖》請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起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地區差異存在

  (板書)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快?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慢?

  (非洲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講述)目前許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種,比如球星薩爾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種是不同種族融合的結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遷移。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世界人口的遷移”部分內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

  輸出的特點: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學生討論)課本 “想一想”,由學生回答,再由其它學生評判。(原因:科技移民較好的工作條件,較高的工資,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勞動力輸出更高的工資)

  (教師總結)人口遷移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表現,也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板書設計 】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

  1、人口的數量:6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遷移

  1、人口遷移的定義

  2、二戰前的人口遷移:

  3、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技術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移動

  第 1 2 頁  

世界的人口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教學建議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關于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于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認識。為學習世界人口分布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的分布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閱讀分布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展上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遷移,主要從三方面講述,一、人口為什么會遷移?(為了生存和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的主要人口遷移方向?(美洲大陸發現之前,古希臘和古羅馬征服并移民歐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陸發現后,主要從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亞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技術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通過“想一想” 提出問題,(大批科技人才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什么影響?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各有什么特點?

  的教法建議

  關于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了解什么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通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數據,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通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人口增長和分布現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于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后,通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布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中講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長是認識人口數量動態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的增長,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的一段報道,點明數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長示意圖”顯示,每增加10億人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通過閱讀這個示意圖明確,世界人口每增加10 億人,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長是如何算出來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各大洲的柱狀圖,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異,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用“讀一讀”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極限。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的地區差異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教學手段】

  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

  (導入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世界人口達到多少億?(1999年10月12日,60億)

  (板書)人口的數量

  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 億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

  根據計算結果,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 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的。)

  (板書并總結)人口的增長1)緩慢---加快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柱狀圖》請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起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地區差異存在

  (板書)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快?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慢?

  (非洲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講述)目前許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種,比如球星薩爾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種是不同種族融合的結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遷移。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世界人口的遷移”部分內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

  輸出的特點: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學生討論)課本 “想一想”,由學生回答,再由其它學生評判。(原因:科技移民較好的工作條件,較高的工資,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勞動力輸出更高的工資)

  (教師總結)人口遷移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表現,也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板書設計 】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

  1、人口的數量:6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遷移

  1、人口遷移的定義

  2、二戰前的人口遷移:

  3、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技術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移動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圖〉

  (導入  )目前,世界有60多億人口,60多億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樣來定量描述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

  (板書)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個有多少人?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圖上有什么區別呢?看甲、乙兩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較圖(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計算) “做一做”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國:約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總結)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讀圖: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書)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這些地區為什么人口稠密?我們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些地區進行分析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這里有什么優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對照比較,

  提問:1、它們都處于什么緯度?(中緯度)

  2、它們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近海地帶)

  3、它們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平原為主)

  4、它們在氣候上有什么特點?(溫暖濕潤)

  (總結)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史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對比上述四個問題,結合已學過的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知識,分析人口稀疏區的自然條件有什么特點?

  在海陸位置上:內陸地區

  在地形上: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

  在氣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濕熱為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

  在緯度上:高緯度地區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學生討論):“想一想”第二題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不能用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總結) 這一節主要講了人口地理的兩個知識點:增長、遷移和世界人口分布。這兩個知識點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遷移是認識人口的動態變化,它們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人口增長的狀況和人口的分布情況。

  (練習)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圖上,找出世界四個人口稠密區的具體位置,要求形式用紅筆在課本圖上勾畫出人口稠密區的位置。

  【板書設計 】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四大稀疏區:高緯度地區

  高山高原地區

  干旱沙漠地帶

  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樣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影響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   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終于誕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   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提問)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大約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講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加以量化呢?

  (講述)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練習)某一地區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當中,出生并成活了25個嬰兒,死亡10人,這個地區在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提問)請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按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講述)這樣的結論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存在著地區差異。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展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表

  請學生粗略計算:1950年、1990年、2025年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分別是發達國家的多少倍,加深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差異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設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越來越明顯,會帶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但不必回答,為下節課講人口問題埋下伏筆。

  (過渡)大家都聽過《橄欖樹》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從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的,這種人口從一個地區移居到另一個地區的社會現象,就是人口遷移。

  (提問)請大家讀教材“人口的遷移”這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回答并評判。最后展示“16~20世紀世界人口大遷移示意圖”,教師總結。特別強調目前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即: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

  (討論)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么,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哪些影響?

  2.你認為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為什么?

  (過渡)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映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講述)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內的居民人數(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計算)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國家

  人口數(人)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國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國: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講述)人口密度能準確的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圖

  (提問)世界人口稠密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總結) 

  (討論)結合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分析人口分布的規律及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討論)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練習)選擇題

  探究活動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要求:查找資料(可上網查找)。

  看看你們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哪個區(縣)或鄉的人口密度大,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目的:

  1.通過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把書本的理論用在實際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如通過調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異后,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把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把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教學建議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關于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xx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于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熟悉。為學習世界人口分布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閱讀世界的人口分布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展上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遷移,主要從三方面講述,一、人口為什么會遷移?(為了生存和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的主要人口遷移方向?(美洲大陸發現之前,古希臘和古羅馬征服并移民歐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陸發現后,主要從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亞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技術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通過“想一想” 提出問題,(大批科技人才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什么影響?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各有什么特點?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議

  關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熟悉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了解什么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通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數據,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通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熟悉人口增長和分布現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于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后,通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布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中講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長是熟悉人口數量動態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的增長,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的一段報道,點明世界的人口數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長示意圖”顯示,每增加10億人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通過閱讀這個示意圖明確,世界人口每增加10 億人,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長是如何算出來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各大洲的柱狀圖,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異,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用“讀一讀”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極限。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的地區差異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教學手段

  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導入)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世界人口達到多少億?(1999年10月12日,60億)

  (板書)人口的數量

  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 億用了多少年?(xx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

  根據計算結果,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 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的。)

  (板書并總結)人口的增長1)緩慢加快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非凡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柱狀圖》請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起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地區差異存在

  (板書)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快?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慢?

  (非洲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講述)目前許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種,比如球星薩爾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種是不同種族融合的結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遷移。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世界人口的遷移”部分內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

  輸出的特點: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學生討論)課本 “想一想”,由學生回答,再由其它學生評判。(原因:科技移民較好的工作條件,較高的工資,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勞動力輸出更高的工資)

  (教師總結)人口遷移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表現,也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板書設計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

  1、人口的數量:6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遷移

  1、人口遷移的定義

  2、二戰前的人口遷移:

  3、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技術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移動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影響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圖〉

  (導入)目前,世界有60多億人口,60多億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樣來定量描述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

  (板書)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xx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個有多少人?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圖上有什么區別呢?看甲、乙兩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較圖(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計算) “做一做”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國:約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總結)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讀圖: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書)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這些地區為什么人口稠密?我們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些地區進行分析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這里有什么優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對照比較,

  提問:1、它們都處于什么緯度?(中緯度)

  2、它們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近海地帶)

  3、它們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平原為主)

  4、它們在氣候上有什么特點?(暖和濕潤)

  (總結)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史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對比上述四個問題,結合已學過的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知識,分析人口稀疏區的自然條件有什么特點?

  在海陸位置上:內陸地區

  在地形上: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

  在氣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濕熱為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

  在緯度上:高緯度地區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學生討論):“想一想”第二題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不能用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總結) 這一節主要講了人口地理的兩個知識點:世界的人口增長、遷移和世界人口分布。這兩個知識點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遷移是熟悉人口的動態變化,它們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人口增長的狀況和人口的分布情況。

  (練習)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圖上,找出世界四個人口稠密區的具體位置,要求形式用紅筆在課本圖上勾畫出人口稠密區的位置。

  板書設計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四大稀疏區:高緯度地區

  高山高原地區

  干旱沙漠地帶

  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樣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影響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 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終于誕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 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提問)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大約xx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講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非凡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加以量化呢?

  (講述)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練習)某一地區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當中,出生并成活了25個嬰兒,死亡10人,這個地區在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提問)請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按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講述)這樣的結論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存在著地區差異。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展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表

  請學生粗略計算:1950年、1990年、2025年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分別是發達國家的多少倍,加深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差異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設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越來越明顯,會帶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但不必回答,為下節課講人口問題埋下伏筆。

  (過渡)大家都聽過《橄欖樹》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從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的,這種人口從一個地區移居到另一個地區的社會現象,就是人口遷移。

  (提問)請大家讀教材“人口的遷移”這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回答并評判。最后展示“16~20世紀世界人口大遷移示意圖”,教師總結。非凡強調目前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即: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

  (討論)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么,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哪些影響?

  2.你認為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為什么?

  (過渡)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映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xx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講述)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內的居民人數(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計算)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國家

  人口數(人)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國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國: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講述)人口密度能準確的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圖

  (提問)世界人口稠密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總結)

  (討論)結合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分析人口分布的規律及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討論)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練習)選擇題

  探究活動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熟悉,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要求:查找資料(可上網查找)。

  看看你們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哪個區(縣)或鄉的人口密度大,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目的:

  1.通過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把書本的理論用在實際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如通過調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異后,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世界個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等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初步學會從圖表上獲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4.提高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和人地觀。

  教學建議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關于人口的密度問題,首先,教材給出一道計算題,甲、乙兩城市,面積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要學生算出甲、乙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兩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較圖,有助于學生深刻、直觀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過列表計算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人口密度,使學生對人口密度分布的差異之大有了更深的認識。為學習世界人口分布圖,理解圖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的分布的情況,主要是通過閱讀分布圖獲得。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東部地區人口最稠密,進一步參考“世界地形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這些地方,這些地區從自然條件上和社會經濟發展上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遷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遷移,主要從三方面講述,一、人口為什么會遷移?(為了生存和發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的主要人口遷移方向?(美洲大陸發現之前,古希臘和古羅馬征服并移民歐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陸發現后,主要從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亞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技術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通過“想一想” 提出問題,(大批科技人才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什么影響?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各有什么特點?

  的教法建議

  關于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

  引導學生積極活動,讀課文轉載的一篇報道,了解什么時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億。通過讀圖計算,“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每增加10億用了多少年?用讀出的數據,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長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讀世界各大洲口增長率圖,哪個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哪個洲的自然增長率最低。通過以上的讀圖計算,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人口增長和分布現狀。

  人口的遷移,可用通過提問、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形式講授。對于科技移民和勞動力輸出對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這部分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最后,通過計算題,算出甲乙兩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數,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結合世界地形圖,做對比,展開討論,找到影響他們分布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歷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數量和人口的增長”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斷改造自然;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發展起促進和延緩的作用。本節中講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長是認識人口數量動態的重要指標,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熱口增長狀況和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的增長,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的一段報道,點明數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長示意圖”顯示,每增加10億人所用的時間。使學生通過閱讀這個示意圖明確,世界人口每增加10 億人,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人口的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長是如何算出來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各大洲的柱狀圖,說明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異,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用“讀一讀”的形式,說明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極限。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的地區差異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教學手段】

  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

  (導入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世界人口達到多少億?(1999年10月12日,60億)

  (板書)人口的數量

  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 億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請同學們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

  根據計算結果,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 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的。)

  (板書并總結)人口的增長1)緩慢---加快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柱狀圖》請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起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地區差異存在

  (板書)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快?哪個大洲人口增長的最慢?

  (非洲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慢的大洲)

  (講述)目前許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種,比如球星薩爾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種是不同種族融合的結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遷移。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世界人口的遷移”部分內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各有什么特點?

  (總結)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

  輸出的特點: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學生討論)課本 “想一想”,由學生回答,再由其它學生評判。(原因:科技移民較好的工作條件,較高的工資,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勞動力輸出更高的工資)

  (教師總結)人口遷移現象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表現,也受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板書設計 】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一、人口的數量和增長

  1、人口的數量:6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非洲最快、歐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遷移

  1、人口遷移的定義

  2、二戰前的人口遷移:

  3、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技術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移動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圖〉

  (導入  )目前,世界有60多億人口,60多億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樣來定量描述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

  (板書)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個有多少人?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圖上有什么區別呢?看甲、乙兩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較圖(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計算) “做一做”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國:約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總結)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讀圖:世界人口稠密地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書)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這些地區為什么人口稠密?我們用所學過的知識對這些地區進行分析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這里有什么優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對照比較,

  提問:1、它們都處于什么緯度?(中緯度)

  2、它們的海陸位置有什么特點?(近海地帶)

  3、它們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平原為主)

  4、它們在氣候上有什么特點?(溫暖濕潤)

  (總結)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史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學生活動)對比上述四個問題,結合已學過的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知識,分析人口稀疏區的自然條件有什么特點?

  在海陸位置上:內陸地區

  在地形上:地勢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區

  在氣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濕熱為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

  在緯度上:高緯度地區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學生討論):“想一想”第二題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不能用遷移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總結) 這一節主要講了人口地理的兩個知識點:增長、遷移和世界人口分布。這兩個知識點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遷移是認識人口的動態變化,它們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塑造著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是為了定量說明人口增長的狀況和人口的分布情況。

  (練習)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圖上,找出世界四個人口稠密區的具體位置,要求形式用紅筆在課本圖上勾畫出人口稠密區的位置。

  【板書設計 】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

  亞洲南部

  歐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

  四大稀疏區:高緯度地區

  高山高原地區

  干旱沙漠地帶

  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

  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樣對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影響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   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終于誕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

  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   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提問)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大約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

  (提問)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是怎樣變化的?說明了什么問題?(每增加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人口增長速度是逐漸加快的。)

  (講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別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更快。

  (過渡)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應如何加以量化呢?

  (講述)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練習)某一地區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當中,出生并成活了25個嬰兒,死亡10人,這個地區在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圖

  (提問)請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按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講述)這樣的結論說明世界人口的增長存在著地區差異。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展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表

  請學生粗略計算:1950年、1990年、2025年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分別是發達國家的多少倍,加深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口增長差異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設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越來越明顯,會帶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但不必回答,為下節課講人口問題埋下伏筆。

  (過渡)大家都聽過《橄欖樹》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從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個地方的,這種人口從一個地區移居到另一個地區的社會現象,就是人口遷移。

  (提問)請大家讀教材“人口的遷移”這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人口為什么會遷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遷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回答并評判。最后展示“16~20世紀世界人口大遷移示意圖”,教師總結。特別強調目前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即: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移動)

  (討論)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么,會對人才輸出國產生哪些影響?

  2.你認為勞動力輸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為什么?

  (過渡)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映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計算)有甲、乙兩城市,面積大約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萬,乙市人口250萬,算算兩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講述)根據計算結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內的居民人數(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計算)算出中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國家

  人口數(人)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國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國: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講述)人口密度能準確的說明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區稠密,有的地區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圖

  (提問)世界人口稠密區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總結) 

  (討論)結合世界人口分布圖和世界地形圖,分析人口分布的規律及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討論)能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說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長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不能用遷移人口的辦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練習)選擇題

  探究活動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要求:查找資料(可上網查找)。

  看看你們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哪個區(縣)或鄉的人口密度大,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目的:

  1.通過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縣(省)的人口分布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把書本的理論用在實際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如通過調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異后,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通過“城市問題”的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城市迅速擴張所產生的問題。

  3.聯系社會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4.通過對人口問題的讀圖、分析、討論,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認識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增長直接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就會使得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反之,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本節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圖表顯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給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種直觀、鮮明的對材料的引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學生原來的想象,為學生下一步認識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接著,教材敘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這部分內容是認識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的另一個知識準備。明確了人和環境關系,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問題的核心,以及由人口問題所引起的連鎖的環境、資源、水、土地等問題。

  教材用具體的例子說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所產生的問題。并用漫畫“苦難的母親”,來說明地球現已難以承載如此眾多的人口。此漫畫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教材進而點出: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并要提高人口素質,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于“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材首先用圖示顯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這幅圖形象、直觀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變化表現出來,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用示意圖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結果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用了四幅插圖表示。對于這部分內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閱讀課文,看圖并回答: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讀城市問題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討論并說明城市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城市帶來哪些問題。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重在理論闡述,說理性強。處理好這段內容,關鍵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對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實例、圖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動的例子開頭,“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學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對人口增長過快產生憂患意識。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點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為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做鋪墊。

  用漫畫“苦難的母親”引出: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人類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2、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人類從環境中取得資源、人類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人類無截止地濫用資源使環境惡化。

  通過提問、討論、舉例,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述,而是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的。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幻燈片

  【教學過程 】

  (導入  )“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學生活動)增加了這么多人,需要為他們準備什么?(吃、穿、用、教育、醫療等)

  做“做一做”

  (板書)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幻燈片)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提問:人類和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學生討論)看漫畫“苦難的母親”提問: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分組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問題:

  1、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帶來了那些后果?

  2、從社會生活的角度,還會產生哪些問題?

  (教師總結)對于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板書)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提問)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的發展越慢越好,閱讀課文后,說出對與不對的理由?人口發展太慢后停止增長,后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人口增長的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想一些辦法,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并板書)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過渡)從人口的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提問)看圖說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較好的生活條件,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板書)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幻燈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圖:

  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城市一般是現代工業、科學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說明這個國家現代工業、科學文化越發達。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的70%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農村勞動力過剩,使得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的涌入城市。)

  (學生活動)在你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會出現哪些問題?請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

  (板書并歸納)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是我國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計劃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圍的人宣傳,為我國解決這兩個問題做一點貢獻。

  【設計思想】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圍繞著本節內容的兩個主要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所產生的問題。每一部分內容有兩個環節:首先,通過示意圖中的圖表、數據,形成一般性的認識,即先學理論;第二個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漫畫、城市問題的景觀圖的來激發學生探索各種問題,用學過的有關的知識,分析事物本質(如母親苦難的原因;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切身感到無論是人口問題,還是城市問題,都和自己密切相關,都需要從我做起。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二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第 1 2 頁  

世界的人口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人是一切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為今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節人口的數量、增長、遷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的確定

  知識要求

  智能訓練

  思想教育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狀況和地區差異

  2、了解經濟發展與人口發展的關系,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現代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

  3、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大勢及自然、經濟、社會、歷史諸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1、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

  2、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重點培養學生分析人口分布圖

  3、培養學生運用圖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3、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長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發展的形勢,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為學習和了解后面的人口問題打下基礎,因此這部分知識需要詳細講解

  難點:由于人口遷移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再加上這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較多,因此人口遷移及其原因就成為了本節的難點,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難點之一

  4、教材處理

  本節世界的人口內容共用兩個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人口增長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長主要詳細講解人口增長的特點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不同,人口數量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以學生自己閱讀的方式來了解,并通過簡單練習來講解;人口的遷移內容比較難,我利用資料和圖片讓學生明白這種現象;人口密度的學習主要通過兩個城市的對比及“做一做”讓學生了解稠密和稀疏的區別;人口的分布主要詳細講解四大稠密區和四大稀疏區,讓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分析人口分布原因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選擇及其依據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

  2、教的手段及其依據

  本節內容主要運用powerpoint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于一身,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更易于接受。

  三、說學法指導

  通過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動手畫簡單的人口增長圖,動腦思考課本問題,克服學生“只聽不思”的現象,從中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運用圖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想設計、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及其依據

  教學

  方式

  教學過程 設計

  依  據

  時間

  分配

  導入 

  播放人口錄像,問:錄像里說了什么內容?然后引入新課——世界的人口

  用錄像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3分鐘

  板書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閱讀

  讓學生閱讀課本新聞報道,自己得出世界人口數量是在1999年達到60億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2分鐘

  板書

  一、世界人口數:60億(1999年)

  引入

  為什么在人口數量后要注明年份?——說明人口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自然過渡到人口增長

  1分鐘

  講述

  利用跳動的人口鐘讓學生感受人口每時每刻的變化,從人口鐘里可以看到人口在不斷增加,然后利用課本“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讓學生計算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所用的時間,然后從計算結果讓學生總結得出人口增長的特點:從緩慢到加快

  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養他們分析、總結的能力

  10分鐘

  板書

  1、速度:緩慢      加快 

  練習

  利用課本“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的數據,描繪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教師巡堂指導

  培養學生用圖、繪圖能力

  5分鐘

  講述

  通過自己描繪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回顧人口增長的發展過程,并了解20世紀30年代后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3分鐘

  引入

  人口增長的快慢由什么決定?——引入人口自然增長率

  練習

  利用課本例子,讓學生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并讓他們總結公式

  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

  3分鐘

  板書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醒學生注意用的是千分率——‰)

  讀圖

  投影“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了解各大洲人口增長的狀況,從中指出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和最慢的大洲,無常住人口的大洲。并從這里總結得出: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

  通過讀圖來獲得新知識,符合地理課堂的教學特色

  5分鐘

  板書

  發達國家慢

  發展中國家快

  閱讀

  閱讀課本“讀一讀”,了解人口增長的未來趨勢

  加深對人口增長的了解

  5分鐘

  引入

  人口數量不但時刻在變化,人口還會不斷遷移,這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社會現象。——引入人口遷移

  講述

  1、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從中了解現代人口遷移的三種情況

  2、投影資料,讓學生總結科技移民的原因和影響

  3、練習課本“想一想”思考勞動力輸出的影響

  4、投影國際難民遷移圖片,讓學生從平時的新聞報道中說出難民遷移的原因

  培養學生運用數據、文字材料等,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0分鐘

  板書

  三、世界人口遷移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引入

  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是不一樣的,那么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勻呢?首先,我們學習一個反應人口分布特點的指標——人口密度

  前后聯系,自然過渡

  讀圖

  利用課本甲乙兩市面積和人口數量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人口密度由人口數量和面積之比來決定,單位是:人/km2

  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

  3分鐘

  板書

  四、人口密度= (人/km2)

  練習

  1、計算甲乙兩城市的人口密度

  2、計算中國和加拿大人口密度

  鞏固所學知識

  8分鐘

  小結

  人口密度能準確地說明世界上各國、各地區人口分布最明顯的特征——很不均勻,從兩個練習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

  培養學生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2分鐘

  板書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引入

  下面我們就通過世界人口密度圖,看一看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有哪些?

  讀圖

  引導學生讀“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1、找出人口稠密區,并分析人口稠密的原因

  2、找出人口稀疏區,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通過讀圖來獲得新知識,符合地理課堂的教學特色

  15分鐘

  小結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3分鐘

  板書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區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人口稀少地區

  苔原帶、冰原帶

  熱帶雨林帶

  沙漠地區

  高原、山區

  高

  寒

  干

  熱

  以表格的形式總結,簡單明了

  練習

  對本節書所學的內容進行練習

  及時進行反饋

  7分鐘

  總結

  對本節人口內容的學習進行總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讓學生養成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5分鐘

  2、板書設計 及依據

  本節內容板書設計 采用綱要式和表解式相結合,用powerpoint展示,邊講邊板,穿插于教學過程 中。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數:60億(1999年)

  二、世界人口增長

  1、速度:緩慢      加快    發達國家慢

  發展中國家快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遷移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四、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區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亞洲東部、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平原面積廣闊

  氣候溫暖濕潤

  農業發展早,工業、交通城市發展快

  人口稀少地區

  苔原帶、冰原帶

  熱帶雨林帶

  沙漠地區

  高原、山區

  高

  寒

  干

  熱

世界的人口 篇9

  教學目的

  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

  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本節內容進行正確的人口觀、人地協調論的思想教育。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難點是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學用具 自制教學投影片:①“苦難的母親”,②人口問題及城市問題的表現,③城市人口柱狀圖及表格,④“主要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表。

  教學提綱

  一、人地關系與人口問題

  1.人地關系

  2.人口問題的產生

  3.人口問題的表現①資源緊張②環境惡化,③生活條件等不易改善……

  4.解決人口問題的能策

  二、城市與城市問題

  1.城市化

  2.世界城市化現狀

  3.城市問題

  4.解決城市問題的對策

  教學過程 

  提問引入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

  [教師總結]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越來越快,有人稱我們進入了“人口爆炸”的時代。地球大小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物質也是有限的,地球物質也是有限的,不斷快速增長的人口會帶來哪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課要講述的世界人口問題。

  (板書)

  一、人地關系與人口問題

  “人”是指人類,“地”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即人周圍的自然界。人類自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與自然地理環境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提問] 人與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關系?(人類要從自然界取各種物質,也要把消耗后的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

  [教師總結] 如果自然界能夠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也沒有給自然界帶來不良的后果,不改變原有的環境質量。這時,我們說人地關系是協調的。如果因人口增長過快,打破了人地的協調關系,勢必要產生許多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統稱為人口問題。

  2.人口問題的產生(板書)

  人口增長過快,與環境,資源不協調。(板書)

  [提問] 請你舉例說明,如果人口增長過快會出現哪些人口問題?(學生可廣泛列舉。)

  [教師總結]

  3.人口問題的表現(板書)

  ①資源緊張:糧食短缺,各種資源不能滿足需要。

  ②環境惡化: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沙漠化、噪聲污染等。

  ③生活條件不易改善:如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人均占有的綠地少,教育醫療條件差等。

  [展示投影片]“苦難的母親”(教材第86頁)。

  [提問]請同學看漫畫“苦難的母親”,這幅漫畫的含義是什么?①反映的是地球上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饑餓、戰爭和貧困等。②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是沒有做到有計劃地生育。)

  [展示投影片] 人口問題的表現。

  [提問] 根據投影片,說明人口問題都表現在哪些方面?(①亂砍濫伐導致沙漠化;②大氣污染;③使用農藥導致土壤污染和土質退化……)

  [提問]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許多人口問題,那么人口長期停止增長或減少會不會也帶來人口問題呢?會帶來哪些問題呢?(也會帶來問題。例如:勞力短缺,老年人增多,也現社會的老齡化并引起社會問題等等。)

  4.解決人口問題的對策。

  [提問] 人口增長過快或減少都將帶來人口問題。怎樣才能使人口增長比較合適呢?(①控制人口數量,實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②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們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

  過渡 剛才我們學習的人口問題是世界范圍的。實際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問題的嚴重程度也不同。例如,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就更為突出。如果再比較城市與鄉村,那么由于城市人口更為集中,所以許多嚴重的人口問題又多發生在城市里。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和城市人口也將不斷增加。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城市化及城市問題。

  二、城市化及城市問題(板書)

  1.城市化(板書)

  [提問講述] 請比較一下,城市與農村有什么區別?

  比較城市與農村的區別要從人口密度、就業性質、生活條件、教育醫療條件等方面進行。

  城市化過程就是由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一般表現為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

  [提問] 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經濟水平提高后,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人們主動到城市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及生活、教育、醫療等條件。)

  [教師講述]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通常在發達國家里城市人口比重大,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則較小。

  6A21007配圖>

  [展示投影片]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柱狀圖。

  [提問] 從1900年至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快于世界增長速度,城市化進行越來越快,)

  [展示投影片] “主要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

  [練習] 請讀出美國、澳大利亞、埃及、中國、尼日利亞的城市人口比重。

  [提問] 根據以上兩個圖表,你能說明世界城市化的現狀嗎?(待學生觀察思考后,在教師引導下得出以下特點)

  2.世界城市化現狀(板書)

  ①世界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發達國家較高,一般大于70%,發展中國家較低,只有30%多一點。

  ②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斷增大,速度快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

  ③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④城市化的重點在發展中國家。

  [展示投影片] “各種城市問題的表現”圖。

  [提問] 由于城市人口過多會引起哪些城市問題?(由學生回答,教題歸納總結,寫出下列板書。)

  3.城市問題:住房擁擠、交通擁擠、垃圾過多、噪聲污染等。

  [提問] 請同學們想一想,解決城市問題有哪些辦法?

  4.解決城市問題的對策。

  [教師總結] ①限制城市規模,分散城市職能;②加強城市管理。

  布置作業  請你寫一篇題為《我國的人口問題》的短文。

世界的人口 篇10

  教學目的

  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

  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本節內容進行正確的人口觀、人地協調論的思想教育。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難點是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學用具 自制教學投影片:①“苦難的母親”,②人口問題及城市問題的表現,③城市人口柱狀圖及表格,④“主要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表。

  教學提綱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一、人地關系與人口問題

  1.人地關系

  2.人口問題的產生

  3.人口問題的表現①資源緊張②環境惡化,③生活條件等不易改善……

  4.解決人口問題的能策

  二、城市與城市問題

  1.城市化

  2.世界城市化現狀

  3.城市問題

  4.解決城市問題的對策

  教學過程

  提問引入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

  [教師總結]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越來越快,有人稱我們進入了“人口爆炸”的時代。地球大小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物質也是有限的,地球物質也是有限的,不斷快速增長的人口會帶來哪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課要講述的世界人口問題。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板書)

  一、人地關系與人口問題

  “人”是指人類,“地”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即人周圍的自然界。人類自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與自然地理環境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提問] 人與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關系?(人類要從自然界取各種物質,也要把消耗后的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

  [教師總結] 如果自然界能夠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也沒有給自然界帶來不良的后果,不改變原有的環境質量。這時,我們說人地關系是協調的。如果因人口增長過快,打破了人地的協調關系,勢必要產生許多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統稱為人口問題。

  2.人口問題的產生(板書)

  人口增長過快,與環境,資源不協調。(板書)

  [提問] 請你舉例說明,如果人口增長過快會出現哪些人口問題?(學生可廣泛列舉。)

  [教師總結]

  3.人口問題的表現(板書)

  ①資源緊張:糧食短缺,各種資源不能滿足需要。

  ②環境惡化: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沙漠化、噪聲污染等。

  ③生活條件不易改善:如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人均占有的綠地少,教育醫療條件差等。

  [展示投影片]“苦難的母親”(教材第86頁)。

  [提問]請同學看漫畫“苦難的母親”,這幅漫畫的含義是什么?①反映的是地球上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饑餓、戰爭和貧困等。②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是沒有做到有計劃地生育。)

  [展示投影片] 人口問題的表現。

  [提問] 根據投影片,說明人口問題都表現在哪些方面?(①亂砍濫伐導致沙漠化;②大氣污染;③使用農藥導致土壤污染和土質退化……)

  [提問]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許多人口問題,那么人口長期停止增長或減少會不會也帶來人口問題呢?會帶來哪些問題呢?(也會帶來問題。例如:勞力短缺,老年人增多,也現社會的老齡化并引起社會問題等等。)

  4.解決人口問題的對策。

  [提問] 人口增長過快或減少都將帶來人口問題。怎樣才能使人口增長比較合適呢?(①控制人口數量,實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②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們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

  過渡 剛才我們學習的人口問題是世界范圍的。實際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問題的嚴重程度也不同。例如,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就更為突出。如果再比較城市與鄉村,那么由于城市人口更為集中,所以許多嚴重的人口問題又多發生在城市里。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和城市人口也將不斷增加。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城市化及城市問題。

  二、城市化及城市問題(板書)

  1.城市化(板書)

  [提問講述] 請比較一下,城市與農村有什么區別?

  比較城市與農村的區別要從人口密度、就業性質、生活條件、教育醫療條件等方面進行。

  城市化過程就是由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一般表現為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

  [提問] 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經濟水平提高后,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人們主動到城市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及生活、教育、醫療等條件。)

  [教師講述]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通常在發達國家里城市人口比重大,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則較小。

  6a21007配圖>

  [展示投影片]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柱狀圖。

  [提問] 從19xx年至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快于世界增長速度,城市化進行越來越快,)

  [展示投影片] “主要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

  [練習] 請讀出美國、澳大利亞、埃及、中國、尼日利亞的城市人口比重。

  [提問] 根據以上兩個圖表,你能說明世界城市化的現狀嗎?(待學生觀察思考后,在教師引導下得出以下特點)

  2.世界城市化現狀(板書)

  ①世界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發達國家較高,一般大于70%,發展中國家較低,只有30%多一點。

  ②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斷增大,速度快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

  ③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④城市化的重點在發展中國家。

  [展示投影片] “各種城市問題的表現”圖。

  [提問] 由于城市人口過多會引起哪些城市問題?(由學生回答,教題歸納總結,寫出下列板書。)

  3.城市問題:住房擁擠、交通擁擠、垃圾過多、噪聲污染等。

  [提問] 請同學們想一想,解決城市問題有哪些辦法?

  4.解決城市問題的對策。

  [教師總結] ①限制城市規模,分散城市職能;②加強城市管理。

  布置作業 請你寫一篇題為《我國的人口問題》的短文。

世界的人口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通過“城市問題”的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城市迅速擴張所產生的問題。

  3.聯系社會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4.通過對人口問題的讀圖、分析、討論,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認識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增長直接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就會使得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反之,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本節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圖表顯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給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種直觀、鮮明的對材料的引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學生原來的想象,為學生下一步認識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接著,教材敘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這部分內容是認識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的另一個知識準備。明確了人和環境關系,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問題的核心,以及由人口問題所引起的連鎖的環境、資源、水、土地等問題。

  教材用具體的例子說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所產生的問題。并用漫畫“苦難的母親”,來說明地球現已難以承載如此眾多的人口。此漫畫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教材進而點出: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并要提高人口素質,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于“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材首先用圖示顯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這幅圖形象、直觀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變化表現出來,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用示意圖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結果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用了四幅插圖表示。對于這部分內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閱讀課文,看圖并回答: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讀城市問題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討論并說明城市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城市帶來哪些問題。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重在理論闡述,說理性強。處理好這段內容,關鍵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對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實例、圖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動的例子開頭,“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學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對人口增長過快產生憂患意識。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點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為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做鋪墊。

  用漫畫“苦難的母親”引出: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人類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2、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人類從環境中取得資源、人類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人類無截止地濫用資源使環境惡化。

  通過提問、討論、舉例,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述,而是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的。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幻燈片

  【教學過程 】

  (導入  )“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學生活動)增加了這么多人,需要為他們準備什么?(吃、穿、用、教育、醫療等)

  做“做一做”

  (板書)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幻燈片)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提問:人類和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學生討論)看漫畫“苦難的母親”提問: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分組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問題:

  1、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帶來了那些后果?

  2、從社會生活的角度,還會產生哪些問題?

  (教師總結)對于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板書)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提問)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的發展越慢越好,閱讀課文后,說出對與不對的理由?人口發展太慢后停止增長,后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人口增長的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想一些辦法,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并板書)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過渡)從人口的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提問)看圖說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較好的生活條件,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板書)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幻燈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圖:

  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城市一般是現代工業、科學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說明這個國家現代工業、科學文化越發達。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的70%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農村勞動力過剩,使得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的涌入城市。)

  (學生活動)在你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會出現哪些問題?請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

  (板書并歸納)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是我國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計劃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圍的人宣傳,為我國解決這兩個問題做一點貢獻。

  【設計思想】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圍繞著本節內容的兩個主要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所產生的問題。每一部分內容有兩個環節:首先,通過示意圖中的圖表、數據,形成一般性的認識,即先學理論;第二個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漫畫、城市問題的景觀圖的來激發學生探索各種問題,用學過的有關的知識,分析事物本質(如母親苦難的原因;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切身感到無論是人口問題,還是城市問題,都和自己密切相關,都需要從我做起。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二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況,并讓同學們計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時間。從計算中,我們看到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下面,我們根據給出的數據,來計算一下我們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數據: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每小時         8904人

  每分鐘           148人

  每秒鐘            2.5人

  (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

  教師根據討論結果,進一步補充完善: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攝取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的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中去。受到影響后的環境又反作用于人類,從而產生很多環境問題(沙漠擴大、水土流失嚴重等),人類與環境就是這樣時刻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展示)漫畫二則

  (討論)漫畫的含義

  (討論)當前,世界人口與日俱增,人口數量增長過快、過多,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這樣會帶來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圖片(四幅)。

  人口增長過快、過多,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了濫伐森林、濫墾草地、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不僅如此,還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糧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擁擠,就業困難,教育、醫療、衛生的改善困難等問題。

  (討論)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發展越慢越好呢?閱讀資料,說出好與不好的理由。

  資料一:加拿大統計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紀最后5 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創加國歷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總數達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萬人口中,移民人數超過自然出生人口,為二戰以來首見。

  資料二:英國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英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目前英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過16歲以下人口,其中8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10萬,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結果顯示,英國目前總人口為5800多萬,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1%。

  (總結)人口發展太慢,或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會負擔加重等。

  (討論)人口增長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示意圖。

  從人口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進城市,使世界上擁擠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圖

  (討論)

  1.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地涌入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

  3.農村人口若有計劃來到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總結)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是世界城市發展的總趨勢,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總人口的30%多一點。發展中國家應適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緩解大量農村人口給城市帶來的種種壓力。

  (展示)城市問題圖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過多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比如,住房擁擠、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供水緊張,食品供應苦難,教育、醫療衛生條件差,就業困難,最終導致城市環境不斷惡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長也必須與一個國家經濟和城市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發生著密切聯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3. 

  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探究活動

  對所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要求:

  1、周末對自己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進行一個調查。調查的范圍包括附近農貿市場中的各種攤位各種外來人員,家附近的餐館、理發館及清潔、環衛、保姆等。調查統計出你們家的這個小區里的外來人口都做著多少種不同的工作?隨機問幾個人,他們都是從哪里來的?來了多長時間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資料后,在全班開的討論會上進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資料,匯總出一份我們所在城市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目的:

  1、通過調查學生所居住小區外來人口的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了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12

  教學目的

  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

  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本節內容進行正確的人口觀、人地協調論的思想教育。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難點是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學用具 自制教學投影片:①“苦難的母親”,②人口問題及城市問題的表現,③城市人口柱狀圖及表格,④“主要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表。

  教學提綱

  一、人地關系與人口問題

  1.人地關系

  2.人口問題的產生

  3.人口問題的表現①資源緊張②環境惡化,③生活條件等不易改善……

  4.解決人口問題的能策

  二、城市與城市問題

  1.城市化

  2.世界城市化現狀

  3.城市問題

  4.解決城市問題的對策

  教學過程 

  提問引入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

  [教師總結]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是越來越快,有人稱我們進入了“人口爆炸”的時代。地球大小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物質也是有限的,地球物質也是有限的,不斷快速增長的人口會帶來哪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課要講述的世界人口問題。

  (板書)

  一、人地關系與人口問題

  “人”是指人類,“地”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即人周圍的自然界。人類自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與自然地理環境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提問] 人與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關系?(人類要從自然界取各種物質,也要把消耗后的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

  [教師總結] 如果自然界能夠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人類排放的廢棄物也沒有給自然界帶來不良的后果,不改變原有的環境質量。這時,我們說人地關系是協調的。如果因人口增長過快,打破了人地的協調關系,勢必要產生許多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統稱為人口問題。

  2.人口問題的產生(板書)

  人口增長過快,與環境,資源不協調。(板書)

  [提問] 請你舉例說明,如果人口增長過快會出現哪些人口問題?(學生可廣泛列舉。)

  [教師總結]

  3.人口問題的表現(板書)

  ①資源緊張:糧食短缺,各種資源不能滿足需要。

  ②環境惡化: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沙漠化、噪聲污染等。

  ③生活條件不易改善:如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人均占有的綠地少,教育醫療條件差等。

  [展示投影片]“苦難的母親”(教材第86頁)。

  [提問]請同學看漫畫“苦難的母親”,這幅漫畫的含義是什么?①反映的是地球上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饑餓、戰爭和貧困等。②人口增長過快的原因是沒有做到有計劃地生育。)

  [展示投影片] 人口問題的表現。

  [提問] 根據投影片,說明人口問題都表現在哪些方面?(①亂砍濫伐導致沙漠化;②大氣污染;③使用農藥導致土壤污染和土質退化……)

  [提問]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許多人口問題,那么人口長期停止增長或減少會不會也帶來人口問題呢?會帶來哪些問題呢?(也會帶來問題。例如:勞力短缺,老年人增多,也現社會的老齡化并引起社會問題等等。)

  4.解決人口問題的對策。

  [提問] 人口增長過快或減少都將帶來人口問題。怎樣才能使人口增長比較合適呢?(①控制人口數量,實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②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們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

  過渡 剛才我們學習的人口問題是世界范圍的。實際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問題的嚴重程度也不同。例如,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就更為突出。如果再比較城市與鄉村,那么由于城市人口更為集中,所以許多嚴重的人口問題又多發生在城市里。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和城市人口也將不斷增加。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城市化及城市問題。

  二、城市化及城市問題(板書)

  1.城市化(板書)

  [提問講述] 請比較一下,城市與農村有什么區別?

  比較城市與農村的區別要從人口密度、就業性質、生活條件、教育醫療條件等方面進行。

  城市化過程就是由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一般表現為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

  [提問] 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經濟水平提高后,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人們主動到城市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及生活、教育、醫療等條件。)

  [教師講述]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通常在發達國家里城市人口比重大,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則較小。

  6A21007配圖>

  [展示投影片]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柱狀圖。

  [提問] 從1900年至今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快于世界增長速度,城市化進行越來越快,)

  [展示投影片] “主要國家城市人口比重”圖。

  [練習] 請讀出美國、澳大利亞、埃及、中國、尼日利亞的城市人口比重。

  [提問] 根據以上兩個圖表,你能說明世界城市化的現狀嗎?(待學生觀察思考后,在教師引導下得出以下特點)

  2.世界城市化現狀(板書)

  ①世界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發達國家較高,一般大于70%,發展中國家較低,只有30%多一點。

  ②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斷增大,速度快于世界人口增長速度。

  ③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④城市化的重點在發展中國家。

  [展示投影片] “各種城市問題的表現”圖。

  [提問] 由于城市人口過多會引起哪些城市問題?(由學生回答,教題歸納總結,寫出下列板書。)

  3.城市問題:住房擁擠、交通擁擠、垃圾過多、噪聲污染等。

  [提問] 請同學們想一想,解決城市問題有哪些辦法?

  4.解決城市問題的對策。

  [教師總結] ①限制城市規模,分散城市職能;②加強城市管理。

  布置作業  請你寫一篇題為《我國的人口問題》的短文。

世界的人口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通過“城市問題”的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城市迅速擴張所產生的問題。

  3.聯系社會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4.通過對人口問題的讀圖、分析、討論,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認識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增長直接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就會使得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反之,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本節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圖表顯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給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種直觀、鮮明的對材料的引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學生原來的想象,為學生下一步認識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接著,教材敘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這部分內容是認識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的另一個知識準備。明確了人和環境關系,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問題的核心,以及由人口問題所引起的連鎖的環境、資源、水、土地等問題。

  教材用具體的例子說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所產生的問題。并用漫畫“苦難的母親”,來說明地球現已難以承載如此眾多的人口。此漫畫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教材進而點出: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并要提高人口素質,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于“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材首先用圖示顯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這幅圖形象、直觀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變化表現出來,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用示意圖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結果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用了四幅插圖表示。對于這部分內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閱讀課文,看圖并回答: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讀城市問題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討論并說明城市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城市帶來哪些問題。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重在理論闡述,說理性強。處理好這段內容,關鍵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對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實例、圖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動的例子開頭,“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學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對人口增長過快產生憂患意識。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點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為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做鋪墊。

  用漫畫“苦難的母親”引出: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人類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2、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人類從環境中取得資源、人類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人類無截止地濫用資源使環境惡化。

  通過提問、討論、舉例,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述,而是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的。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幻燈片

  【教學過程 】

  (導入  )“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學生活動)增加了這么多人,需要為他們準備什么?(吃、穿、用、教育、醫療等)

  做“做一做”

  (板書)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幻燈片)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提問:人類和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學生討論)看漫畫“苦難的母親”提問: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分組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問題:

  1、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帶來了那些后果?

  2、從社會生活的角度,還會產生哪些問題?

  (教師總結)對于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板書)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提問)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的發展越慢越好,閱讀課文后,說出對與不對的理由?人口發展太慢后停止增長,后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人口增長的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想一些辦法,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并板書)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過渡)從人口的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提問)看圖說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較好的生活條件,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板書)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幻燈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圖:

  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城市一般是現代工業、科學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說明這個國家現代工業、科學文化越發達。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的70%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農村勞動力過剩,使得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的涌入城市。)

  (學生活動)在你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會出現哪些問題?請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

  (板書并歸納)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是我國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計劃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圍的人宣傳,為我國解決這兩個問題做一點貢獻。

  【設計思想】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圍繞著本節內容的兩個主要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所產生的問題。每一部分內容有兩個環節:首先,通過示意圖中的圖表、數據,形成一般性的認識,即先學理論;第二個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漫畫、城市問題的景觀圖的來激發學生探索各種問題,用學過的有關的知識,分析事物本質(如母親苦難的原因;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切身感到無論是人口問題,還是城市問題,都和自己密切相關,都需要從我做起。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二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況,并讓同學們計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時間。從計算中,我們看到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下面,我們根據給出的數據,來計算一下我們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數據: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每小時         8904人

  每分鐘           148人

  每秒鐘            2.5人

  (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

  教師根據討論結果,進一步補充完善: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攝取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的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中去。受到影響后的環境又反作用于人類,從而產生很多環境問題(沙漠擴大、水土流失嚴重等),人類與環境就是這樣時刻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展示)漫畫二則

  (討論)漫畫的含義

  (討論)當前,世界人口與日俱增,人口數量增長過快、過多,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這樣會帶來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圖片(四幅)。

  人口增長過快、過多,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了濫伐森林、濫墾草地、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不僅如此,還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糧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擁擠,就業困難,教育、醫療、衛生的改善困難等問題。

  (討論)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發展越慢越好呢?閱讀資料,說出好與不好的理由。

  資料一:加拿大統計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紀最后5 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創加國歷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總數達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萬人口中,移民人數超過自然出生人口,為二戰以來首見。

  資料二:英國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英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目前英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過16歲以下人口,其中8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10萬,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結果顯示,英國目前總人口為5800多萬,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1%。

  (總結)人口發展太慢,或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會負擔加重等。

  (討論)人口增長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示意圖。

  從人口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進城市,使世界上擁擠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圖

  (討論)

  1.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地涌入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

  3.農村人口若有計劃來到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總結)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是世界城市發展的總趨勢,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總人口的30%多一點。發展中國家應適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緩解大量農村人口給城市帶來的種種壓力。

  (展示)城市問題圖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過多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比如,住房擁擠、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供水緊張,食品供應苦難,教育、醫療衛生條件差,就業困難,最終導致城市環境不斷惡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長也必須與一個國家經濟和城市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發生著密切聯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3. 

  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探究活動

  對所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要求:

  1、周末對自己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進行一個調查。調查的范圍包括附近農貿市場中的各種攤位各種外來人員,家附近的餐館、理發館及清潔、環衛、保姆等。調查統計出你們家的這個小區里的外來人口都做著多少種不同的工作?隨機問幾個人,他們都是從哪里來的?來了多長時間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資料后,在全班開的討論會上進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資料,匯總出一份我們所在城市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目的:

  1、通過調查學生所居住小區外來人口的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了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通過“城市問題”的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城市迅速擴張所產生的問題。

  3.聯系社會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4.通過對人口問題的讀圖、分析、討論,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認識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增長直接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就會使得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反之,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本節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圖表顯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給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種直觀、鮮明的對材料的引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學生原來的想象,為學生下一步認識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接著,教材敘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這部分內容是認識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的另一個知識準備。明確了人和環境關系,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問題的核心,以及由人口問題所引起的連鎖的環境、資源、水、土地等問題。

  教材用具體的例子說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所產生的問題。并用漫畫“苦難的母親”,來說明地球現已難以承載如此眾多的人口。此漫畫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教材進而點出: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并要提高人口素質,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于“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材首先用圖示顯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這幅圖形象、直觀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變化表現出來,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用示意圖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結果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用了四幅插圖表示。對于這部分內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閱讀課文,看圖并回答: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讀城市問題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討論并說明城市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城市帶來哪些問題。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重在理論闡述,說理性強。處理好這段內容,關鍵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對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實例、圖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動的例子開頭,“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學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對人口增長過快產生憂患意識。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點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為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做鋪墊。

  用漫畫“苦難的母親”引出: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人類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2、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人類從環境中取得資源、人類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人類無截止地濫用資源使環境惡化。

  通過提問、討論、舉例,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述,而是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的。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幻燈片

  【教學過程 】

  (導入  )“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學生活動)增加了這么多人,需要為他們準備什么?(吃、穿、用、教育、醫療等)

  做“做一做”

  (板書)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幻燈片)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提問:人類和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學生討論)看漫畫“苦難的母親”提問: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分組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問題:

  1、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帶來了那些后果?

  2、從社會生活的角度,還會產生哪些問題?

  (教師總結)對于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板書)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提問)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的發展越慢越好,閱讀課文后,說出對與不對的理由?人口發展太慢后停止增長,后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人口增長的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想一些辦法,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并板書)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過渡)從人口的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提問)看圖說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較好的生活條件,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板書)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幻燈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圖:

  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城市一般是現代工業、科學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說明這個國家現代工業、科學文化越發達。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的70%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農村勞動力過剩,使得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的涌入城市。)

  (學生活動)在你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會出現哪些問題?請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

  (板書并歸納)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是我國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計劃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圍的人宣傳,為我國解決這兩個問題做一點貢獻。

  【設計思想】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圍繞著本節內容的兩個主要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所產生的問題。每一部分內容有兩個環節:首先,通過示意圖中的圖表、數據,形成一般性的認識,即先學理論;第二個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漫畫、城市問題的景觀圖的來激發學生探索各種問題,用學過的有關的知識,分析事物本質(如母親苦難的原因;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切身感到無論是人口問題,還是城市問題,都和自己密切相關,都需要從我做起。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一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二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況,并讓同學們計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時間。從計算中,我們看到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下面,我們根據給出的數據,來計算一下我們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數據: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每小時         8904人

  每分鐘           148人

  每秒鐘            2.5人

  (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

  教師根據討論結果,進一步補充完善: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攝取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的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中去。受到影響后的環境又反作用于人類,從而產生很多環境問題(沙漠擴大、水土流失嚴重等),人類與環境就是這樣時刻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展示)漫畫二則

  (討論)漫畫的含義

  (討論)當前,世界人口與日俱增,人口數量增長過快、過多,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這樣會帶來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圖片(四幅)。

  人口增長過快、過多,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了濫伐森林、濫墾草地、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不僅如此,還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糧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擁擠,就業困難,教育、醫療、衛生的改善困難等問題。

  (討論)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發展越慢越好呢?閱讀資料,說出好與不好的理由。

  資料一:加拿大統計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紀最后5 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創加國歷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總數達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萬人口中,移民人數超過自然出生人口,為二戰以來首見。

  資料二:英國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英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目前英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過16歲以下人口,其中8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10萬,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結果顯示,英國目前總人口為5800多萬,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1%。

  (總結)人口發展太慢,或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會負擔加重等。

  (討論)人口增長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示意圖。

  從人口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進城市,使世界上擁擠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圖

  (討論)

  1.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地涌入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

  3.農村人口若有計劃來到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總結)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是世界城市發展的總趨勢,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總人口的30%多一點。發展中國家應適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緩解大量農村人口給城市帶來的種種壓力。

  (展示)城市問題圖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過多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比如,住房擁擠、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供水緊張,食品供應苦難,教育、醫療衛生條件差,就業困難,最終導致城市環境不斷惡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長也必須與一個國家經濟和城市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發生著密切聯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3. 

  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探究活動

  對所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要求:

  1、周末對自己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進行一個調查。調查的范圍包括附近農貿市場中的各種攤位各種外來人員,家附近的餐館、理發館及清潔、環衛、保姆等。調查統計出你們家的這個小區里的外來人口都做著多少種不同的工作?隨機問幾個人,他們都是從哪里來的?來了多長時間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資料后,在全班開的討論會上進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資料,匯總出一份我們所在城市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目的:

  1、通過調查學生所居住小區外來人口的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了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 篇1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人是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這個結論,學生已經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陸地和海洋》以及《天氣和氣候》兩章的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后面章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以及《人類的居住地》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今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狀況。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難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人口問題及對策。

  二、說學情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基本地理知識已有了一定積累,但是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人文方面的知識,有可能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門。人口問題是現在社會上出現頻率較高的話題,各國、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盡量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說教法

  1.讀圖分析法:教學中采取讀圖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對于地理原理和教學重難點,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2.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學會為會學;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創設情境、啟發,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另外本節內容主要運用FLASH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于一身,。

  四、說學法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如下:

  1.圖導圖練法。引導學生識圖、析圖、說圖、填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鞏固地理知識,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2.收集資料法。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報刊雜志、因特網等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

  3.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從量到質地認識和理解世界人口狀況。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部分

  用(視頻)《復活節島》的故事引入,故事大致內容為:戰爭使人們忘記了自己的文明,忘記了自己的傳統,在征服與被征服、吃人與被吃的不斷循環中,這些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島人完全退化,終于又自食惡果地退回到極度原始的狀態中。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看完視頻后,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問題如下:這只是世界的一個角落的故事,那么,整個世界的人口狀況如何呢?

  (二)新授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及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

  (1)播放嬰兒的啼哭聲,引導學生說一說這聲音意味著什么?通過直觀展示聲音的方式,讓學生直接感知人口的增長

  (2)請兩名同學以播音員的語氣播報以下兩則新聞。

  資料一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本報薩格勒布7月11日電7月11日上午8時35分,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里傳出了今天第一聲嬰兒啼哭的聲音,南斯拉夫一個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億個人誕生在地球上。

  資料二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記載:據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誕生,成為地球上的第六十億位居民。

  引導學生思考:世界人口從50億增加到60億用了多少年?同時以動畫形式呈現世界人口增長曲線,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

  通過讀圖,引導學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長特點是先慢后快。引導學生思考人口增長速度的快慢應如何表示?從而引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并得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65練習題,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從而加深學生對人口增長的了解,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展示世界地形圖和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自主探究,找出人口稠密地區,并分析該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在人類歷農業發展較早,現在也是工業、交通發達、城市集中的地區。

  (2)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67頁活動1,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并深入理解把握人口密度的概念為: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3、人口問題

  (1)小組討論由于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然后在組內交流,推薦代表進行陳述。陳述結束之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控制人口的增長,比如我國和印度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現在有些國家卻出現了鼓勵生育的政策,比如說德國和科威特。那么,人口增長過慢會引發什么問題?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人口應該怎樣發展,才科學呢?教師進行歸納總結: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但現在世界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所以正確的人口觀應是: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將學生分為兩組,結合課本圖片從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利弊兩個方面進行自由辯論、發言。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問題,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三)小結

  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感想,目的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總體印象,盡快理清思路,達到知識的遷移。

  我安排了兩項作業

  (四)拓展:家鄉的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通過這個實踐活動,使學生增強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加深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增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人口分布情況調查分兩步進行:

  1.周末對自己的爺爺和奶奶進行一次采訪,問一問:從你的曾祖父母開始,經過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為什么原因?現在的家庭人口是處于增長的趨勢還是呈下降的趨勢?為什么?

  設計本問題的目的是通過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變化過程,印證課本上關于人口增長的結論和數據,即理論聯系實際。

  2.通過你家的情況,你能否理解雖然我們已在實施計劃生育的政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口的總數還在繼續增長,這是為什么?

  通過本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世界的人口 篇16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第一節人口的數量、增長、遷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知識要求

  智能訓練

  思想教育

  重點:通過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長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發展的形勢,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并為學習和了解后面的人口問題打下基礎,因此這部分知識需要詳細講解

  難點:由于人口遷移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再加上這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較多,因此人口遷移及其原因就成為了本節的難點,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難點之一

  教學

  方式

  教學過程 設計

  依  據

  時間

  分配

  導入 

  3分鐘

  板書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閱讀

  2分鐘

  板書

  引入

  1分鐘

  講述

  10分鐘

  板書

  1、速度:緩慢      加快 

  練習

  5分鐘

  講述

  3分鐘

  引入

  練習

  3分鐘

  板書

  讀圖

  5分鐘

  板書

  發達國家慢

  閱讀

  5分鐘

  引入

  講述

  10分鐘

  板書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引入

  讀圖

  3分鐘

  板書

  (人/km2)

  練習

  8分鐘

  小結

  2分鐘

  板書

  人口密度大:稠密

  引入

  讀圖

  15分鐘

  小結

  3分鐘

  板書

  分布地區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人口稀少地區

  練習

  7分鐘

  總結

  5分鐘

  本節內容板書設計 采用綱要式和表解式相結合,用powerpoint展示,邊講邊板,穿插于教學過程 中。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1、速度:緩慢      加快    發達國家慢

  科技移民

  勞動力輸出

  國際難民遷移

  四、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密度大:稠密

  分布地區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區

  人口稀少地區

  

世界的人口 篇17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通過“城市問題”的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城市迅速擴張所產生的問題。

  3.聯系社會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 4.通過對人口問題的讀圖、分析、討論,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認識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增長直接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就會使得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反之,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本節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圖表顯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給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種直觀、鮮明的對材料的引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學生原來的想象,為學生下一步認識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接著,教材敘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這部分內容是認識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的另一個知識準備。明確了人和環境關系,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問題的核心,以及由人口問題所引起的連鎖的環境、資源、水、土地等問題。

  教材用具體的例子說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所產生的問題。并用漫畫“苦難的母親”,來說明地球現已難以承載如此眾多的人口。此漫畫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教材進而點出: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并要提高人口素質,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于“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材首先用圖示顯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這幅圖形象、直觀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變化表現出來,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用示意圖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結果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用了四幅插圖表示。對于這部分內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對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閱讀課文,看圖并回答: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讀城市問題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討論并說明城市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城市帶來哪些問題。

  關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重在理論闡述,說理性強。處理好這段內容,關鍵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對于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實例、圖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動的例子開頭,“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學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對人口增長過快產生憂患意識。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點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為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做鋪墊。

  用漫畫“苦難的母親”引出: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人類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2、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人類從環境中取得資源、人類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人類無截止地濫用資源使環境惡化。

  通過提問、討論、舉例,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述,而是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的。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幻燈片

  【教學過程 】

  (導入  )“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學生活動)增加了這么多人,需要為他們準備什么?(吃、穿、用、教育、醫療等)

  做“做一做”

  (板書)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幻燈片)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提問:人類和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里,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學生討論)看漫畫“苦難的母親”提問:地球這么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分組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問題:

  1、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帶來了那些后果?

  2、從社會生活的角度,還會產生哪些問題?

  (教師總結)對于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板書)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提問)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的發展越慢越好,閱讀課文后,說出對與不對的理由?人口發展太慢后停止增長,后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人口增長的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想一些辦法,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并板書)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過渡)從人口的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提問)看圖說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較好的生活條件,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板書)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幻燈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圖:

  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城市一般是現代工業、科學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說明這個國家現代工業、科學文化越發達。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的70%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農村勞動力過剩,使得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的涌入城市。)

  (學生活動)在你的實際生活中,有沒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會出現哪些問題?請舉例說明?

  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

  (板書并歸納)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是我國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計劃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圍的人宣傳,為我國解決這兩個問題做一點貢獻。

  【設計思想】

  根據本節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三方面的要求,本節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圍繞著本節內容的兩個主要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所產生的問題。每一部分內容有兩個環節:首先,通過示意圖中的圖表、數據,形成一般性的認識,即先學理論;第二個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漫畫、城市問題的景觀圖的來激發學生探索各種問題,用學過的有關的知識,分析事物本質(如母親苦難的原因;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切身感到無論是人口問題,還是城市問題,都和自己密切相關,都需要從我做起。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3、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二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

  (導入  )我們已經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況,并讓同學們計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時間。從計算中,我們看到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下面,我們根據給出的數據,來計算一下我們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數據: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每小時         8904人

  每分鐘           148人

  每秒鐘            2.5人

  (展示)人類與環境關系模式圖

  (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有什么密切關系?

  教師根據討論結果,進一步補充完善: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攝取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的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中去。受到影響后的環境又反作用于人類,從而產生很多環境問題(沙漠擴大、水土流失嚴重等),人類與環境就是這樣時刻發生著密切的聯系。

  (展示)漫畫二則

  (討論)漫畫的含義

  (討論)當前,世界人口與日俱增,人口數量增長過快、過多,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么人類會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這樣會帶來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圖片(四幅)。

  人口增長過快、過多,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了濫伐森林、濫墾草地、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后果。不僅如此,還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糧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擁擠,就業困難,教育、醫療、衛生的改善困難等問題。

  (討論)以上我們了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那么,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口發展越慢越好呢?閱讀資料,說出好與不好的理由。

  資料一:加拿大統計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紀最后5 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創加國歷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總數達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萬人口中,移民人數超過自然出生人口,為二戰以來首見。

  資料二:英國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數字顯示,英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目前英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過16歲以下人口,其中8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10萬,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結果顯示,英國目前總人口為5800多萬,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1%。

  (總結)人口發展太慢,或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會負擔加重等。

  (討論)人口增長過快和過慢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請大家討論,人口問題應當如何合理解決?

  (總結)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示意圖。

  從人口發展的歷史看,早期,人們都居住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后隨著城鎮的出現,一部分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涌進城市,使世界上擁擠的大城市越來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圖

  (討論)

  1.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農村人口無計劃地涌入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

  3.農村人口若有計劃來到城市,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總結)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是世界城市發展的總趨勢,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占總人口的30%多一點。發展中國家應適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緩解大量農村人口給城市帶來的種種壓力。

  (展示)城市問題圖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過多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比如,住房擁擠、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供水緊張,食品供應苦難,教育、醫療衛生條件差,就業困難,最終導致城市環境不斷惡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長也必須與一個國家經濟和城市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發生著密切聯系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3. 

  二、人口向城市的遷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3.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

  探究活動

  對所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要求:

  1、周末對自己居住小區的外來人口進行一個調查。調查的范圍包括附近農貿市場中的各種攤位各種外來人員,家附近的餐館、理發館及清潔、環衛、保姆等。調查統計出你們家的這個小區里的外來人口都做著多少種不同的工作?隨機問幾個人,他們都是從哪里來的?來了多長時間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資料后,在全班開的討論會上進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資料,匯總出一份我們所在城市的外來人口調查報告。

  目的:

  1、通過調查學生所居住小區外來人口的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得到了鍛煉。

  3.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調查,對家鄉有了更多的了解,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世界的人口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 世界的人口優秀教學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各種示意圖、圖表,記住當前世界人口總數,了解當前世界人口有不斷加快的趨勢,掌握人口增長的地區差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主要形式;學會計算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

  • 初中一年級世界的人口的地理教案(通用2篇)

    【教學重點】1)世界人口的地區差異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三種形式【教學手段】幻燈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教學過程】(導入)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上刊登的報道,請回答:1999年幾月幾日,...

  • 世界的人口問題(精選10篇)

    教學目標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

  •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通用4篇)

    教學目的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優秀說課稿模板

    ●說教材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人是一切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

  •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的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世界的人口問題1

    教學目標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熟悉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

  •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的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的1.在認識人地關系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因人口增長過快而帶來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世界城市化現狀和城市問題。2.通過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的表現與成因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

  • 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

  •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一、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第一節人口的數量、增長、遷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 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

  • 世界的人口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

  • 七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操碰人人| 亚洲理论|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观看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 成人h动漫无码网站久久 | 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 少妇的肉体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不卡 | 国产专区在线视频 | 我要看一级黄色毛片 | 日韩无套无码精品 |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aaa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sesese |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 亚洲综合大片69999 | 日本A级视频在线播放 |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啪啪爽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址 | 国产精品乱码精品久久久 | 国产最新地址 | 婷婷激情成人网 | 婷婷五月婷婷五月 | 国产人妻无码区免费九色 | 18禁强伦姧人妻又大又 | 97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国产 |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2020 | 超碰99人人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 | 99综合精品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sesese | 一级爱片 | 跪趴式啪啪gif动态图27报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蜜桃 | 新久久久| 麻豆啪啪 |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