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案(精選7篇)
《美國》教案 篇1
課題第 6課 美國(一)第 1 課時 共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執教教師:
教學目
標1、了解美國的位置和組成,知道其領土變化的原因和過程2、了解美國居民的構成和美利堅民族的復雜性。3、了解美國自然環境的特點,掌握主要的地形區和氣候類型4、了解美國自然資源的豐富性。5、運用美國的地形圖、氣候圖,分析美國自然環境的優越性。5、運用美國的礦產資源圖了解美國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6、通過學習美國對世界資源的掠奪和環境的破壞,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教學重點美國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以及種族構成等。
教學難點 1、美國自然環境和資源對于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教法學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對比法 、探究
教學媒體
教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補充與反饋
課前預習 閱讀教材85--------88
導入新課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踏上西半球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透過美國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風貌、經濟特點和人們的生活風俗等。
重難點教學過程1. 世界政區圖。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臨國位置。(美國位于西半球的北溫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2.除了本土外,美國海外的兩個州分別位于什么位置?屬什么溫度帶?(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屬熱帶。3. 美國國旗。問: 你知道美國國旗的含義嗎?(美國國旗的左上角藍色星區內,一共有50顆白色五角星,他們分別代表美國的50個州;星區以外還有13道紅色白色相間的條紋,他們又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塊英國殖民地。)一、領土組成1、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2、領土組成美國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膚色的人?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說明美國是一個由各種人種構成的移民國家。總結:美國建國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二:移民國家。1.你所熟悉的美國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國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華盛頓:美國人。愛因斯坦:德國猶太人。楊振寧、李政道:中國人。喬丹:非洲人。)2.閱讀教材86頁圖9.2“美國的人種構成餅狀圖”,看看在美國什么種族的人口最多? (白種人占84%,最多;其次黑種人占13%;其他占3%。 ) 板書:種族歧視。3.情景教學。問:華人對美國的建設都有哪些貢 獻? (西部開發,修筑鐵路;科學界獲諾貝爾獎的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 航空領域有第一位華裔太空 人:王贛駿。板書:華人的貢獻。4.過渡:有眾多的中國人生活在美國,那么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其他自然環境與中國有哪些異同?引導:美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三面環海,對氣候影響非常大。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有哪些氣候類型?最主要的是哪種?(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溫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5.展示美國的地形圖。同學們,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洛杉磯、科迪勒拉山系、中 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問:美國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哪種地形面積最大?(美國的 地形東西高,中間低,即:西部為山地,中間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積最大,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6、過渡:美國不但自然環境十分優越,自然資源也是非常豐富。展示美國本土礦產資源圖找出美國主要的 資源占世界的比重,理解美國資源的豐富性,討論這樣對于美國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總結應用
通過閱讀 圖表,查閱資料,合作討論,我們理解了美 國的移民國情,了解了美國的位置范圍,自然環境特點和豐富的資源。
板書設計 第 6課 美國(一)一、領土組成:1、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領土組成二、移民國家: 1、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2、主要人種:白種人 3、通用語言:英語三、自然環境:1、地形:西部山地:落基山。 中部平原:大平原 。東部山地:阿巴拉契亞山2、河流和湖泊:密西西比河,五大湖(蘇必利爾湖最大)3、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4、自然資源:礦產,森林,草原和耕地。
典型錯例分析
課題第7課 美國(二)第 1 課時 共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執教教師:
教學目
標1、美國農業生產的布局與特點。2、美國的工業布局及高科技的特點。3、美國對世 界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應負的責任。能力目標1、運用美國的地形圖、氣候圖和農業帶的分布圖,揭示地形、氣候兩個要素對美國農 業分布的影響。2、運用美國的礦產資源圖以及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揭示礦產資源對美國工業區的影響。3、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什么促進作用。情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中考資#源網2、通過學習美國對世界資源的掠奪和環境的破壞,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教學重點美國農業生產特點、工業特點以及城市分布等。
教學難點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推動作用。
教法學法
教學媒體
教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補充與反饋
課前預習
導入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美國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知道美國的自然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這一切對于發展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美國的經濟發展特點
重難點教學過程一、現代化的農業1.導語:要了解美國的農業狀況,我們首先回憶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2.學生活動:回憶美國的地形分布和主要氣候類型及降水的變化規律,總結自然環境的優越性[來源:第一范文網]3.總結:由緯度位置可以推測到光熱資源。由平原面積可以推測到耕地資源。由海陸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測出水資源試按以上思路,分析、歸納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美國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緯30º-50º之間,光熱資源豐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占全國總面積的—半;耕地面積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主體部分位于太平 洋和大西洋之間,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水氣可以深達內陸,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于南北,為灌溉和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4.過渡。美國作為農業大國,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還有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展示材料1:反映美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圖片。展示材料.2:美國從事農業人口,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卻耕種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國,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76個人,比世界每個勞動力供養5人的平均水 平要高出10多倍。問:以上資料說明了什么問題?(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實現了 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板書:生產過程的機械化。5.美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具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 (地區生產專業化,形成了一些農業帶(區)。好處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便于推廣農業技術。板書:地區生產的專業化。6.展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圖。問: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主要形成哪些農業帶(區)?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乳畜帶: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城市和人口密集。玉米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小麥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棉花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緯度低,夏季氣候濕熱。7.展示“美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圖表。問:美國有哪些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玉米、小麥、大豆、棉花)8.小結:美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過渡:美國不但農業現代而發的,工業更是相當發達二、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導入:日常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產品是美國生產的?請列舉一些產品或品牌。(可口可樂、摩托羅拉手機、福特汽車、柯達膠卷等。總結: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工業國家,它的工業產品遍布世界,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今天 我們就來全面認識美國的工業狀況。2.引導:你知道美國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嗎?(鋼鐵、汽車、化學、電子、宇航、石油、飛機制造、軍火等。3.展示“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引導:請同學們在圖上指出下列工業城市,并說明<也<t,1的著名工業門類。底特律、紐約、休斯頓、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底特律:汽車。紐約:紡織、化工。休斯頓:石油、宇航、飛機。舊金山:電子。洛杉磯:宇航、電子、電影。西雅圖:飛機。總結:東北部是美國開發最早,污染最嚴重的工業區,主要是傳統工業部門。后來逐步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轉移,這兩個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以新興工業門類為主的工業區。4.引導:美國有哪些產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膠、輪胎、鉛、載重汽車、發電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聞紙、水泥、鋼、小汽車。提示:多看“閱讀材料”。5.引導:根據以上“材料 ” 學生發現美國的工業生產有什么特點?(工業產品種類齊全,產量大,技術先進。板書:完整的工業體系,產量大,技術先進。6.引導:有 人說:“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你同意嗎?你能列舉一些有關高新技術的產品和其他事物嗎?(航天飛機、微軟公司、彼爾·蓋茨、愛國者導彈、大型轟炸機。板書: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7.引導:近幾年,美國的經濟平穩發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術產業。閱讀p90頁提供的材料,說說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美 國的確是名 副其實的“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新技術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板書:“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8.過渡: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它眾多的工業產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費,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呢?請學習下面一個標題的內容。
總結應用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美國發達的工農業生產和領先的高新技術產業,希望同學們能夠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的國家也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的國家。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一.現代化的農業1.農業特點:現代化,專門化2.主要農業帶:小麥區,玉米帶,棉花帶,乳蓄帶二.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工業分布:東北部:紐約(最大城市和工業中心),芝加哥西部:舊金山,洛杉磯南部:休斯頓2. 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硅谷
典型錯例分析
《美國》教案 篇2
課題
美國
學
習
目
標
1、在圖3—3 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6上,指出其領土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土部分。
2、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美國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突出自然災害。
3、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基 本特點。
4、 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化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重難點
重點:美國的領土組成和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 比較。
難點:分析美國在工業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教訓。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步驟
科 主 任 活 動
科 代 表 活 動
復備
導入
一、出示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
問:同學們對美國都很熟悉,那你對美國知道多少呢?
讓學生自讀課文內容,把自認為重點的知識劃下來
學生回答美國國旗的名稱、星區和條紋區的含義。
出示圖3-36,說明:除首都華盛頓所在的哥倫比亞區外,只有48 個州位于美國本土,還有另外兩顆星代表的2個州在那里呢?
小結美國領土由本土48個州和1個特區、2個海外構成。
同學們回答,可以根據自己平時通過各種媒體看到的和聽到的。
通過自讀教材來回答。
看圖指出兩個海外州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踏上西半球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透過美 國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風貌、經濟特 點和人們的生活風俗等。
步驟
科 主 任 活 動
科 代 表 活 動
復備
二、學生先自讀教材內容
經濟概況部分:分解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內的工農業總產值,二是對外貿易。三個要點:一是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對外貿易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 最大的國家,三是世界上進口 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農業大國部分
1、指導學生閱讀圖3-33分組討論:a農業地區專門化與美國農業b農業生產專門化與美國農業。
2、美國的農業模式使之成為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
3、美國是世界上出糧食出口大國,為什么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
三、工業大國
1、介紹美國的工業特點
一方面是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術的研制與開發居世界領先地位。這說明美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最強的國家。
2、介紹美國“夕陽工業”與新興工業的競爭狀態,通過幻燈片出示一些數據和 產值對比,讓學生從數字上領悟到:傳統工業逐漸衰落,新興工業蓬勃興起。
3、指出美國的三大工業區,并知道是傳統工業還是新興的工業。
通過讀統計圖分析、討論、總結。
學生歸納自己的觀點: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 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通過讀材料和地圖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條件,從發 展歷史、資源、交通、農業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美國東北不工業去是傳統工業的集中分布地。而南部、西部“陽光地帶”的優勢條件: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少。
要了解美國的農業狀況,首先來了解美國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其中決定氣候條件的因素主要是緯度位置。
觀察地圖,說說美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臨國位置。
《美國》教案 篇3
1.土地資源的利用
材用一首詩來描述“什么是土地?”,啟發學生解釋這幾句話的涵義。這樣的安排比直白的說明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2.我國土地資源現狀——突出“人與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國的土地資源現狀,力求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地形和氣候等知識,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做出分析。反思一:美國教學反思
《美國》是七年級地理教科書中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它和第二節《巴西》共同構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對西半球兩類不同性質 的國家的概況有所了解。本節教材的四個部分都圍繞美國經濟發展展開。本節第一課時分析了美國的人種構成以及美國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第二課時則主要認識美國 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深入地分析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和帶來的問題。
世界高新技術技術產業基地—這部分內容,突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高新技術工業在美國工業及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資源消耗大國—在學生了解了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大國同時辯證地讓學生看到美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大國和環境污染大國。
學生通過前面兩章對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簡單方法,并且對于世界地圖、區域地圖和統計圖表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圖認識美國的工業分布以及美國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情況。
七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閱讀材料和活動中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美國工業的地位和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其經濟增長的作用。
《美國》教案 篇4
《美國》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課程標準要求
1、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一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舉例說出某一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經驗、教訓;
3、活動建議: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并展開討論。
二、教學內容分析
《美國》是七年級地理教科書中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它和第二節《巴西》共同構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對西半球兩類不同性質的國家的概況有所了解。本節教材的四個部分都圍繞美國經濟發展展開。本節第一課時分析了美國的人種構成以及美國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第二課時則主要認識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深入地分析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和帶來的問題。
世界高新技術技術產業基地—這部分內容,突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高新技術工業在美國工業及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資源消耗大國—在學生了解了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大國同時辯證地讓學生看到美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大國和環境污染大國。
三、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
學生通過前面兩章對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簡單方法,并且對于世界地圖、區域地圖和統計圖表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圖認識美國的工業分布以及美國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情況。
七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閱讀材料和活動中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美國工業的地位和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其經濟增長的作用。
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時事的關心,開展模擬世界氣候峰會的角色扮演活動,激發和組織學生就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展開討論。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國工業的分布;
2. 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認識美國消耗了全球的資源,過度排放污染物;
4. 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地圖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讀圖認識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
2. 通過分析材料認識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通過分析統計圖表認識美國是資源消耗大國和廢物排放大國;
4. 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理解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了解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的思想;
2. 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達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礎上。
五、教學重點
1.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2. 了解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六、教學難點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七、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無錫物聯網基地”和《京都議定書》的材料。
八、教學過程
教學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導入
提問: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什么?
導入:美國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的基礎是有發達的工業。今天我們就接著上節課來認識有關美國工業的特點。
思考、回答
復習上節課的所學美國農業的特點,由機械化程度高的基礎是發達的工業,導入到美國發達的工業。
課堂活動
投影:美國的著名的工業產品的商標:可口可樂、耐克、通用汽車、英特爾、柯達。
小結:美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
思考、搶答
通過搶答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呈現的商標按輕工業、重工業、高新技術工業和精密儀器工業的順序出現,讓學生認識美國有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
材料分析
追問:美國除了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外,它的工業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
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美國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業產品”。
閱讀、思考、
回答
通過追問和指導學生分析材料,讓學生總結出美國工業的特點。
讀圖分析
投影:美國的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
指導學生讀圖找出美國的主要工業城市和工業區。
讀圖
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小結
承轉
小結:美國是世界上的第一經濟強國,其基礎是發達的農業和發達的工業。
承轉: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有一項產
業部門飛速發展,給美國經濟發展打了一針“興奮劑”。這個產業就是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
過渡到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并突出其作用。
讀圖
對比
指導學生讀教材86頁圖9.13,認識美國的有
哪些高新技術產品。對比傳統工業產品,從而認識高新技術產業。
讀圖、思考、歸納
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從認識高新技術工業的產品入手,幫助學生認識高新技術產業。
課堂活動
投影:一列工業產品,一列工業類別。開展“連連看”的活動。
討論、
思考
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又檢驗學習效果。
分析材料小組討論
投影:比爾蓋茨的資料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87頁活動第二題。
閱讀、
討論、
一句話概括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從學生熟悉的比爾蓋茨入手,引導學生認識高新技術產業不僅僅給比爾蓋茨個人帶來巨大的財富,還推動了整個美國經濟的發展。
通過引導學生分別用一句話來歸納四個材料,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完成課標要求1。
拓展延伸
介紹美國的硅谷、無錫中科院物聯網基地。
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介紹無錫物聯網基地。
幫助學生樹立熱愛家鄉和科教興國的思想。
課堂活動
承轉:美國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發展工業離不開資源。美國資源豐富嗎?
投影:美國自然資分布圖、美國礦產資源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的排位表、美國進口礦產資源在世界的排位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88頁活動題,認識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資源消耗情況
提問:美國消耗的資源多不多?消耗的是本國資源還是世界資源?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88頁的活動題第2題,計算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相對于中國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數。
讀圖、
計算、討論
通過讀圖表和計算讓學生直觀地總結出美國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大量消耗世界資源并且大量排放污染物。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完成課標要求2。
拓展延伸和角色扮演
提問: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會給地球環境帶來哪些影響?
讓學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有關《京都議定書》,教師點出布什政府拒絕執行京都議定書。
投影: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美國政府含糊的說辭。
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代表參加氣候峰會的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另一組代表發達國家的領導人,模擬氣候峰會,先組內討論后進行辯論。
投影:議題
1、美國在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中有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美國為什么要在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中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3、美國在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中應盡哪些責任和義務。
引導學生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和事實依據進行
辯論。
介紹、討論、辯論、自主學習
就教材中的活動所反映出來的美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進行延伸,使學生認識美國大量排放廢物對全球帶來的影響。進而過渡到《京都議定書》的目的以及美國不負責任的行為,再聯系熱點問題“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組織學生模擬氣候峰會,根據相應的議題,對美國在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展開討論。既給學生創設了有激發性的情景又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討論。從而,促使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課堂升華
提問:面對美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中國應該怎么做?
聯系中國政府積極倡導發展低碳經濟。
討論、回答
對教學內容進行升華。
課堂總結
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大力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美國在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大量消耗全球資源,破壞全球環境。
鞏固教學重點。
八、教學反思
課堂的辯論活動氣氛很好,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前面的介紹過分強調了美國污染物排放過多的基調。如果討論前僅給出相關的材料,讓學生,特別是代表發達國家的學生充分闡述觀點。然后再根據學生辯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引導。相信會更能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探究得更開放、更深入。
《美國》教案 篇5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許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家特點十分突出。因此,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美國具有極強的學習、研究價值。
這節課主要通過講述當今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兩部分內容:移民國家、農業地區專業化,來說明美國的社會現狀和經濟發展特點。
移民國家重點介紹了美利堅民族的構成和不同民族、種族在美國各行各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側面說明全世界不同民族、種族帶來的多元文化為美國獨特文化的形成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教學這一部分內容,要讓學生意識到世界多元文化隊美國經濟和社會做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農業地區專業化是這節課的重點,因為美國的農業專業化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同時也是使美國成為當今世界最發達的農業國家。教學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考慮農業問題時要綜合分析各種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這節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可能因為剛開始是用四張圖片導入引起了他們的興趣,還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重要性從軍事方面講解,也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另外,這兩節課注重了討論,這種形式學生很感興趣,所以積極性也很高。另外可以發現學生確實知識有限,在討論某些問題時存在困難,所以適當點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他們,這也是一種好的方式。
3.我國土地資源分布不均——突出“水與土”的矛盾
我國土地資源分布不均的特點,既可作為我國土地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作為一個單獨的專題加以學習,學生面前,突出“水與土”的矛盾。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過以上內容的鋪墊,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別指出:土地作為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恰當,能夠供人類永續利用,如果利用不當,或遭人為破壞,則可喪失其生產能力,不能再生。
《美國》教案 篇6
美國的教學結束了,為了更好地教好學生,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教學反思都不失為一種自我提高的捷徑。現將美國部分地理教學反思如下: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世界地理教學中國家地理部分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中的目標是:知道美國的農業構成和經營特點以及主要的農產品;了解美國的主要農業帶;知道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和依托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工業特點;知道美國工業的地區分布;知道美國的著名城市和風景名勝。
本教材介紹了美國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居民、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美國工農業的特點和美國的主要城市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很全面,所以《美國》一課至少需要二課時(第一課時:自然地理,可以從閱讀分析各種地圖來學習;第二課時:人文地理,不僅需要閱讀地圖、分析地圖的能力,還要有用地理思維去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下分析都是針對第二課時)。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亞、非、歐洲的九個國家,所以學生對國家地理的學習過程、學習框架和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學生對美國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新聞中常常聽到,日常生活中也會談論到,較感興趣,所以讓學生課前收集整理相關的知識,便于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討論。
許多學生對美國的了解比較片面、零散,甚至存在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的現象。備課中我重視了課程標準中知識要求的研討,也注重了向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辯證地看待美國的發達、人權及發達背后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人權現狀,認識一個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應該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等現實問題,最后達成共識。
美國教學中依據課本但不拘泥于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發動學生收集美國的相關資料,將美國置于世界大環境下認識其經濟的發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美國的發達與弊端,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責任感,以求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我準備本節內容時設計了以下探討話題:美國大家談、美國優越的自然條件誰能相比、美國農業生產與我國的農業生產有何不同、美國經濟高度發展的代價、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哪些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國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大得驚人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哪些影響、全球氣候變暖誰之過、如何看待中美差距、假如你留學美國學有所成后你將何去何從等,努力給學生創設、營造一種世界大環境下多角度認識美國的學習環境,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辨析能力。
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會發現問題,找準問題的癥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在反思中求得進步。
《美國》教案 篇7
第一節 《美國》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美國的領土構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種族構成復雜
3.了解美國的地形、氣候及農業生產的特點和主要農作物帶的分布。
重點:領土構成、民族及種族構成、地形氣候及農業
難點:地形,氣候及農業生產的特點
教學方法:讀圖法、聯系法、比較法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8分鐘)
1.美國的半球位置: ,海陸位置: ,領土組成:本土部分、兩個外來洲 、 。因此美國是一個地跨 、 兩洲的國家。
2.美國人口 億,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國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200多年間移入美國的。經過長期的融合,在 、 、 、 等形成統一的民族。美國人總構成復雜,白種人占 ,黑種人占 。
3.美國華人、華僑約 萬人,在 、 和 華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讀圖說出美國地形區主要有哪三個?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國為什么被稱為“農業大國”?
ⅱ、學習目標我了解。(2分鐘)
ⅲ、合作探究我快樂。(20-25分鐘)
1.小組討論:外來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給美國經濟帶來什么影響?給移出國帶來哪些影響?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現象?
2.閱讀第81頁資料,說說華人華僑對美國有哪些貢獻?
3.小組活動:
讀第84頁,完成以下問題。
1.(1)~(5)并說說美國地勢東西方向上的變化有特點?三大地形區各有什么特點?
2.讀圖說出美國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讀圖完成(1)~(3)
4.小結:美國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形、河流、氣候三方面說明)適合發展農業?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有哪些?
5.拓展:比較美國與日本的農業有何不同?(條件?特點?)結論: 。
ⅳ、我能掌握我總結。(10-15分鐘)
美國:1.
2.
3.
鞏固練習:填充圖美國部分
檢測反饋:
1.美國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 。美國原有居民是 。
美國的兩個海外洲是: 、 。
2.美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3.美國的自然條件有哪些優越性?
4.美國的農業有什么特點?美國有哪些著名的農業帶?
5.自繪美國輪廓圖填注臨海、地形區、兩個外來洲、河流、湖泊。
第一節 《美國》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山東省高青縣試驗中學 王梅 李保勝
教學目標:1.了解美國的工業特點及分布2.認識并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從而樹立科教興國的戰略觀念。
重點:美國工業特點及分布、新技術產業
難點:美國工業發展的借鑒意義
教學方法:讀圖法、綜合法、聯系法相結合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分鐘)
1.讀圖9.12找出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城市和工業區?
2.讀圖冊47頁說說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部門?
3.美國工業的特點:擁有 ,工業產品種類 ,產量 ,技術 ,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4.美國的硅谷在 ,因生產 而出名。
ⅱ、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閱讀了解目標
ⅲ、合作探究我快樂:(20-25分鐘)
1.自學內容交流反饋
2.閱讀材料第86頁說出美國有哪些工業產品居世界第一二位?從中說明美國是當今世界工業最 的國家。
3.小組討論:為什么美國能成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4.活動:讀第87頁,完成以下問題。
(1)閱讀4則資料,說說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的促進作用。
(2)看圖9.11、9.12,總結高新技術產品的種類。
(3)引導學生認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和核心是 。
5.學生討論:中國工業發展的方向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借鑒美國工業的發展的經驗?青少年應樹立什么樣的信念?
ⅳ、我能掌握我總結:(10-15分鐘)美國的工業:特點 、分布 、部門 ,是世界上工業最 的國家。產品居首位的有 等,居第二位的有 。硅谷在 、首都 ,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
鞏固練習:完成填充圖美國工業部分
自繪美國本土示意圖,要求填注臨海、鄰國、五大湖、主要工業城市等。
知識拓展:
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微電子工業、電腦軟件、機器人、通訊設備、計算機輔助設備、光纖技術、超導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術等
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電子電信、生物工程、化學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術部門居世界首位,在工業機器人、計算機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國的那些高新技術產業有較大發展?
《美國》復習課
教學目標:1.美國的地理位置。
2.農業專業化的優越性、農業區的分布。
3.工業的分布、主要的工業城市、資源耗費大國。
重點:影響農業區分布的因素 主要農業區的分布
難點:農業區的分布
教學方法:圖文結合 讀圖分析 鞏固練習
精彩課堂:
一、學習目標我了解。(2分鐘)
二、構建知識網絡。(20~25分鐘)
位置 1、東西半球的 半球,大部分在五帶中的 帶。本土東臨 洋、西臨 洋,南臨 灣,有 州。還有兩個海外州,位于北冰洋沿岸,被北極圈穿過的是 ,位于太平洋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的是 。
地形 本土分為三部分,西部是 ,主要有 山脈,屬于 山系;中部是 ;東部是 ,主要是 山脈。
氣候 大部分地區屬于 氣候;墨西哥灣沿岸是 氣候。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 ,水汽主要來自 洋,主要影響因素是 。
河、湖 該國最大的河流是 ,向 流注入 ,主要受 的影響,長度是世界第 的河流。五大湖位于該國的 部,其中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經濟 農業 1.該國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2.該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 和 ,使其成為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該國主要的農業區(帶)主要有 ;影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農業生產專業化的優越性有: 。
工業 該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現在,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得益于 產業的蓬勃發展,其中位于 市 東南部的 ,是該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該國工業最密集的地區是 ,該地區發展工業的交通條件是: 。
該國傳統的支柱產業是 ,其中有“汽車城”稱號的城市是 。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它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 和 的基礎上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居民 是美國的土著居民,美國是移民國家,現形成統一的 民族。
城市 舊金山 紐約 洛杉磯 底特律 華盛頓 休斯頓 芝加哥 西雅圖
注意:以上出現的地理事物名稱要落實到地圖上
三、自我檢測我能行。(10~15分鐘)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劃分,主要的依據是:
a.地形 b.氣候 c.人種 d.語言
2.美國的地形與下列哪個國家相似,都分為西、中、東三部分:
a.澳大利亞 b.巴西 c.印度 d.俄羅斯
3.關于美國地理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國土跨寒、溫、熱三帶 b.礦產資源豐富
c.三面臨海多良港 d.耕地面積小
4、美國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
a.夏威夷州 b.阿拉斯加州 c.佛羅里達州
5、美國農業帶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
a.乳畜帶 b.玉米帶 c.棉花帶 d.小麥帶
6美國的年降水量分布情況是:
a.大致從東部向西部逐漸增加 b.大致從北部向南部逐漸減少
c.各地降水均勻 d.大致從東南部向西北部逐漸減少
7.人均資源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
a.美國 b.日本 c.英國 d.中國
8.下列城市位于墨西哥灣沿岸的是:
a.舊金山和洛杉磯 b.芝加哥和底特律 c.波士頓和紐約 d.休斯敦和新奧爾良
9.穿過美國領土的兩條特殊緯線是:
a.南、北回歸線 b.南、北極圈
c.北回歸線和北極圈 d.北極圈和赤道
10.美國最大的河流是:
a.尼羅河 b.圣勞倫斯河 c.亞馬孫河 d.密西西比河
11.下列國家中,北極圈和北回歸線都穿過的國家是:
a.加拿大 b.中國 c.美國 d.俄羅斯
12.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海洋:a ,b ,c 。
2)城市:① 美國最大的城市;② 首都;③ ④ ⑤ 在該城市東南郊外的________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________產業中心 ⑥ ;
3)河流、湖泊:⑦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4)山脈:⑧ ⑨ 。
5)b是 農業區,發展的因素是 。
6)b周邊地區工業發達,發展的交通條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