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科教興國 立志成才》教案
附件二、我國在科技創新上取得的成就
近幾年,863計劃在前沿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原創性成果: 在信息技術領域,研制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制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在生物技術領域,人類功能基因組、水稻基因組等研究繼續處于世界前列。在新材料領域,在國際上首次制備了新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kbbf和深紫外諧波光全固態激光器,成功開發出了國際上最大功率的紅綠藍全固態激光器。在能源領域,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核能系統,使我國自主研發的模塊化高溫氣冷堆在國際上獨樹一幟。
自主創新鑄就科技奧運: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共運用了幾十項高新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地面升降舞臺、多媒體、地面led系統、指揮系統、通訊系統等多種裝置都采用了高新技術。光變萬化,色彩斑斕,無數顆led(發光二極管),將“鳥巢”打造成一個數字時代的多媒體空間,led在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創歷屆奧運會之最。開場的畫軸,在一個長147米、寬22米的led屏幕上打開,這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巨大平臺,上面鋪了4.4萬顆led,構成歷屆開幕式面積最大的一個舞臺。 焰火實施方案采用的是“膛壓發射”專利技術,通過控制膛內壓力和發射高度,發射幾十發彈丸,在同一高度起爆,并形成不同造型。整個北京奧運工程建設鋼結構總用量達到近15萬噸,鋼結構從仿真、設計、材料、加工、安裝、監測以及綜合利用等,取得了幾十項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并且,在奧運工程中,所有鋼材全部實現國產。無論您坐在哪個位置,和賽場中心點之間的視線距離都在140米左右,91000名觀眾人人都能“平等”地“看”比賽。這是“鳥巢”帶給世人的全新感受。
我國在科技創新上存在的不足
據統計,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位,有100多種工業制成品的產量成為“世界的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令人尷尬的是,一直以來卻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品盤與制造大國的地位相匹配。美國《商業周刊》連續五年推出:全球品牌100強“榜單,榜中有52個美國品牌,德國品牌有9個,法國為7個,日本為5個,韓國的三星和lg兩大品牌也榜上有名,但中國企業一直無緣入榜。
據統計,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為54%,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為39%,而美國、日本、芬蘭等20多個全球公認的創新型國家,其對外技術依存度低于30%,科技對經濟的貢獻高于70%。如一份教育部的研究課題報告顯示,我國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項~8000項之間,但真正實現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不到1/10。 新華社報道說,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XX年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為13萬件,其中一半來自跨國公司;而且國內申請的專利僅有18%是發明專利,而國外企業86%為發明專利。
附件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袁隆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為農業科研孜孜奮斗了幾十年,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傳統理論禁區,成功培育了雜交水稻,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新突破,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是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兩位科學家之一,他提出水稻雜交理論,多年來,雜交水稻累計增產3500億公斤,每年增產的稻谷可養活6000萬人,人們稱贊他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的農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