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隋唐文化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時期在科技和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趙州橋、唐都長安城、雕版印刷術和《金剛經》、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引導學習使用互聯網,搜索“趙州橋”、“唐都長安、《金剛經》、 “孫思邈”等資料,進而引導學生查找“現代建筑藝術”、“世界著名橋梁”、“現代印刷技術”等,學會利用網絡擴寬知識面,博古知今。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對趙州橋與頤和園玉帶橋等橋的對比,雕版印刷術與手抄筆錄的對比,培養運用對比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從史學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
通過師生對唐詩共同進行賞析,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隋唐時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礎上,注意吸收文化成果,共同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化成就,不僅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當時世界文化的高峰,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以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隋唐文化中的每一項科技成果無一不是經過發明者無數次試驗、鉆研,認真學習前人成果取得的,我們要學習他們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3) 通過了解世界科學技術的古今發展變化,激發學生對人類目前科技的興趣和向往,對未來科技的憧憬和幻想。
(4)講到趙州橋時可聯系趙州橋已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的旅游資源,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和“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等意識。講到《金剛經》時引導學生閱讀小字部分,補充《金剛經》被近代外國侵略者掠走的史實,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5)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藝術極具特色,才華過人,而且熱愛祖國,關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感,以此教育學生做人應德才兼備。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趙州橋、雕版印刷術、唐詩
難點:1、趙州橋在世界橋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特色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交通發達,民族融合,中國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教育制度先進,這些為我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隋唐文化的部分杰出成就。
(出示課題)
首先讓我們一同學習高超的建筑水平。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隋唐的建筑已達到相當成熟階段。建筑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尤其在橋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由學生總結得出)
1.隋朝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