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隋唐文化1
(出示趙州橋圖片)引導學生讀圖評價趙州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所以安濟橋又叫趙州橋。趙州橋設計非常科學,由五拱構成。中間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兩端各有兩個小拱,它既可減輕大拱及橋基的負載,又可分洪和節省建筑材料。同時,小拱對石橋本身也增添了美觀、玲瓏和生動的姿態。趙州橋堅固耐用,橋面平緩,有利于交通。趙州橋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車馬仍可通行。距今約14XX年,在漫長的時間里,歷經洪水、地震、風化,至今仍然堅固的屹立著。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出現無疑是由于設計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詩贊頌安濟橋“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蜇背磨空”;元代劉百熙有詩贊“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明代詩人祝萬祉贊美安濟橋“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實不過譽。
近代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說趙州橋的結構“所取的方式,對于工程力學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極經濟極聰明的控制!婵审@異地表現出一種極近代化的進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趙州橋遴選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
趙州橋成為橋梁建筑史上難得一現的秀美風景,已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的旅游資源,每年都吸引無數國內外旅客觀光旅游。
2.唐都長安和大明宮含元殿
多媒體投影:唐都長安城平面圖以及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
教師提問:唐朝長安城建筑布局如何?
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回答,教師對唐都長安作一簡要說明。
它東西約九千七百多米,南北長約八千六百多米,是今天西安舊城面積的十倍。長安城規模龐大,“長安百萬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長安城市、坊分開,東西對稱,城內街道、住宅規劃得有如棋盤,全城街道整齊寬直,樹木成行,兩邊有排水設施;這些都是我國城市建筑史上的新創造。
大明宮位于長安城東北的龍首原上,居高臨下,唐太宗時開始修建。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皇帝每年元旦、冬至舉行大朝會,以及閱兵、獻俘等主要儀式,都是在此殿舉行,其性質相當于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面積也基本相當。
雄偉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顯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國建筑工匠和設計師們的杰出的創造才能。
國家預計資金投入為13億至15億元,將大明宮遺址作為‘’規劃的重點項目進行修復,重現盛唐恢弘氣勢。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發明雕版印刷術
(出示圖片)
印刷術發明前,人們用手抄書,這既費時耗力,又易出錯。到隋唐時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什么是雕版印刷術呢?
教師布置學生看書尋找答案。教師在學習回答基礎上強調: 雕版印刷術來源于生活的體驗,離不開人們的觀察,探索及創新。
可引導學生聯系印刷術的發展: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近代歐洲人發明了機器印刷、現代的電腦排版等。讓學生感觸到近現代中國的與世界的落伍和差距,讓學生意識到振興中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