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教學案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國鼎立,了解了有關魏、蜀、吳三國建立的情況,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社會混亂。從三國鼎立到隋統一全國,中國進入長達370年(220—589)的政權分立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現在,我們就看一看這一時期政權分立的情況:
〔傳授新課〕
按照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順序依次寫出各政權的名稱。(說明:我認為把第17課有關“北朝”在這里說出來,便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
①什么叫“六朝”?(p85)
②歷史特點:(全國處于分裂混戰時期,政權分立,南北對峙;江淮以南社會比較安定,地區經濟走出低谷)
③曾統一北方的政權(曹魏、西晉、前秦、北魏、北周。)
說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4、p89的內容。
補充:西晉末年統一局面被破壞后,北方長期處于政權分立的戰亂狀態,前后出現的政權不下30余個,多數都是由南下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所建立的。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過北方十來年。前秦的苻堅曾南方準備統一全國,來到我們淮南地區,被東晉的軍隊以少勝數打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同學們應該聽說過“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下面我們看本課的課題:南方經濟的發展。這里我們要求大家掌握兩點內容:原因、表現。
①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⑴為什么說東漢時期,南方地區的農業還遠遠落后于中原經濟發達地區?(或者說:司馬遷這為什么說:“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⑵我國古代歷史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動高峰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⑶北方人口南遷的有哪三條主要路線?
⑷為什么說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②表現:(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學生對照課本,標出相關的主要內容)
⑴農業:先進的農業經濟區;農業技術的進步;農產品的商品化。
要求學生看教材p86的“北方人口南遷圖”,把南遷的路線與經濟先進的經濟結合起來。“嶺南”指的是五嶺以南。“耨(nòu)”
⑵手工業:六朝時期開始,絲織業的重心由北向南轉移。
⑶商業城市:建康(今江蘇南京)、京口(今江蘇鎮江)、吳郡(今江蘇蘇州)、余杭(今浙江杭州)
海外貿易的港口城市:廣州、鄮縣(今浙江寧波)
⑷海上貿易:為什么說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p87)
小結: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長達300多年的政權分立時期。在這期間,北方處于政局動蕩,戰爭不斷,分立混亂的局面。南方地區相對穩定,又因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江南經濟等到開發。面江南六朝是江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并為唐宋全國經濟重心奠定了基礎。
說明: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本課在教學時,沒有采用“布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