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假如你是明朝時的一位“機戶”或“機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將是怎樣的?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
現請思考一下,機戶雇用機工替他生產,付他工資;機工們干了一天的活從機戶哪兒領取工資,是否合理、公平?為什么?在學生回答是 教師引導:剩余價值是機戶發家致富的奧秘,他們之間雇用與被雇用、剝削與被剝削的生產關系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所以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就是雇傭工人。
師:清朝前期實行的是怎樣的對外政策?(閉關鎖國)
師:“閉關”原指關閉城門,后引申為斷絕往來;“鎖國”指像鎖門似的把國家關閉起來,不與外國交往。“閉關鎖國”是明清時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拒絕和他國往來交流的政策。清朝時它得到了嚴厲的實行,那清朝統治者為什么要推行這種“閉關鎖國”的政策呢?在學生回答時,教師與之交流并引導:
(1)中國封建統治者“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經濟策略。
(2)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所具有的超穩定性使人們無需同外界進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統朝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的固步自封,虛驕自大的淺見陋識嚴重影響了中國的進步。
(4)是在封建專制日趨衰落時對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極防御策略,也是對中外交往會危及自身統治的畏懼表現。
師:你認為“閉關鎖國”能御敵于國門之外嗎?為什么?(不可能)
師:那“閉關鎖國”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嚴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貿易;只開放四個后減至廣州一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
師:聯想一下鄭和下西洋時的輝煌,并聯系今日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就,我們共同探討一下清朝“閉關鎖國”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讓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閉關鎖國作為一種消極落后的防御政策,是無法阻擋西方堅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會嚴重妨礙中國自身的發展,導致經濟的停止和倒退。中國因閉關鎖國,與世隔
------58------
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更看不能及時的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于是,曾經以四大發明而領先于世,推動過世界前進的中國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終在反對西方國家侵略、奴役、壓迫的過程中失敗,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師:正是由于這段慘痛的歷史教訓,中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勇敢的加入了世界競爭的行列中,你們應該不忘過去,好好學習,面對未來。
三、課堂小結
明清時期,大量高產農作物的引種,手工業技藝的進步,商品經濟的空前活躍使封建經濟得到了高度發展,“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應運而生,但類似與閉關鎖國這種背離世界發展潮流的封建國策卻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大勢,同時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進程。
四、自由空間
請學生就今天所學的知識談談感想,提提問題。
五、練習:材料“機房之內,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材料中“機房”、“機戶”、“機工”實質上各指什么?
2)“機工”是怎樣獲取報酬的?
3)“機戶”與“機工”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