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案示例2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
1、(第47頁“填表”):填寫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況。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 要 思 想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張“因材施教”、“溫故知新”、謙虛好學
墨子
戰國
“兼愛”、“非攻”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認為事物有對立面,可互相轉化;主張以柔克剛
韓非
戰國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孫武
戰國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2、接龍:將下列人物姓名寫在黑板上,教師朗讀有關主張,要求接龍者正確判斷人物姓名。
荀子認為人能認識自然規律,并要按自然規律去辦事
孫臏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
孟子反對一切戰爭,用“仁政”治國,使自然資源能夠持續利用
莊子治國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3、布置課外作業:新學案29頁[自我測評](其中選擇題應選c——《荀子·勸學篇》) 4、布置課外作業:新學案85——89頁第二單元自測題。(其中“單項選擇、配伍選擇、連線”為必答題;“知史識圖、學史有感、學史有方”為選答題,至少選答一種。) 5、提醒學生預習第10課《秦王掃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