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漢字的演變 教案
投影并在空白處填上相應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 此木是___。(巖、枯、柴)
2、____泉邊____好____真妙。(白水、女子、少女)
3、____是柴山山____。(此木、出)
4、因火生____夕夕____。(煙、多)
問:同學們,
講授新課
投影:“想一想”
我們天天書寫漢字,天天閱讀漢字排印的書報,但你知道漢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嗎?知道漢字有哪幾種字體嗎?知道商朝的國家“檔案”用什么文字書寫、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閱奏章公文嗎?
師:我國的漢字從她的出現到成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在這個演變過程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顯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學們你們對漢字的演變過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書)
1、漢字的演變(扳書)
漢字的形體,即字體,指漢字的書寫體態。漢字從產生到現在,雖沒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體一直按從繁到簡的規律發展演變。主要出現了八種字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 《說文解字》說,“黃帝的史官倉頡(j¡é)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分事理,開始創造文字!庇伞皥D畫”經過一個簡化過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開始了“文字”的進化過程。
投影: 從“魚”字的演變可以推斷漢字演變的過程。
(1)、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體系的相當成熟的漢字材料。
(2)、漢字的最初模樣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眾人協田”牛骨刻辭
師: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認識的字?
2、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舉例”和“甲骨文與現漢字對照”
學生活動:試一試“給“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現代漢字。”
鼠 牛 虎 雞 狗 豬 兔 羊 猴 龍 蛇 馬
史海拾貝: 1899年,北京國子監祭酒王懿(yì)榮在審視中藥中,發現了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藥上面刻有文字。他尋根問底,知道這個藥材是從河南運來北京的。經考察,發現這些帶字龍骨出自殷墟,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板書)
(一).金文(又叫鐘鼎文或銘文)(板書)
(投影:圖為有銘文的西周青銅器“散氏盤”)
教師講: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所謂青銅器是銅和錫合金制造的器皿。這種合金更堅固,因其顏色發青,故稱青銅器。主要有樂器“鐘”,食器“彝,尊,爵”,洗器“盤”,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內容,最初只是鑄刻一些代表族名,國名的符號。后來基本上記功績,受封賞,刻鑄以傳后代,來顯其榮。因古代人用鐘鼎作為銅器的總稱。前人曾稱這種文字為“鐘鼎文”,又因為言辭多是為了“銘刻不忘,永作記念”,又稱“銘文”。這些稱呼都不能概括其特點。因此,后人便改稱金文,使文字擺脫了圖畫性。這是漢字發展的第一塊里程碑。金文,金文產生于西周,也叫鐘鼎文,銅器銘文。它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特點:筆形比甲骨文豐滿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