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國的興亡
順序 國別 亡國年代 亡國年份 立國年數
1 韓王國 70 前230 104
2 魏王國 70 前225 145
3 楚王國 70 前223 519
4 燕王國 70 前222 111
5 趙王國 70 前222 105
6 齊王國 70 前221 139
統一之后的秦朝疆土(秦朝的疆域是東:大海;西:隴西;南:南海;北:長城)可在統一六國的地圖上把秦朝的疆土羅列上,同時和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比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秦朝在我國的什么方位。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找出秦朝包括現在哪些省和自治區。
二、秦朝統一
讓學生找出秦朝的古跡:驪山秦兵馬俑、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墓、咸陽阿房宮遺址、秦始皇坑儒遺跡靈渠;并向學生推薦《古文觀止》中的《阿房宮賦》,同時讓學生發言談談對這些古跡的看法。
教師講述秦朝的特點:第一個封建王朝、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
教師提問: 秦朝和戰國時期的秦國有什么區別?
戰國時期的秦國是諸侯國,疆域比秦朝要小的多。秦朝再沿用秦國以前的政治制度以不能適應新的朝代,因此秦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調動學生分析分封制的弊病:中國歷史上諸侯國戰亂5XX年,削弱了周王的權力。戰爭對中國的生產發展起了破壞作用,當然以后諸侯為了各自的生存使用了鐵器。進行了變法才使生產力有了發展,戰爭對生產的破壞是無法估量的,因此秦朝的統一是人民的愿望。秦朝制定的措施讓學生總結,但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資料如關于戰國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告訴學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行。”教師要解釋內容及上表“秦朝政權機構表”之后提出如下問題
1 皇帝稱號的由來
讓學生看書67頁“每課一得”,夏商周三代最高統治者稱王,秦皇帝采用泰皇最貴之說和上古“帝”位號,建以“皇帝”稱號,從此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在中國沿用了兩千多年。
2 秦朝的行政機構在現今的政治機構中是否還有?
郡縣制的制定對中國歷史影響很大,直今我們還保留著縣和縣令(長)的制度
3 “車同軌,書同文”對秦朝有什么益處?
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全國推廣的標準文字對后世影響很大, 后世文字字體都可淵源于秦朝。可以提示學生在歷史博物館中如果有竹簡上筆畫規整的小篆就是秦朝的重要的文物。車同軌有利于經濟發展和調動軍事力量。
4 經濟上秦朝有那些政策?不統一錢幣對秦朝的危害是什么?
貨幣統一需要教師講解的有:各國的錢幣特點,注意彼此之間不等值,會給秦朝的經濟發展帶來混亂,還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六國又會復辟。
5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它進步在哪兒?(相對春秋戰國而言)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就當時而言統一是人民的愿望,周朝自周平王以來國家就出現諸侯爭霸,各國為了能此時作為霸主彼此之間征兵、征稅無形地給廣大的人民增加負擔,同時戰爭也給人民帶來了災害,因此秦朝的統一是人民的要求。同時戰爭對生產力的破壞也是極大的,統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產,生活也相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