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下冊復習資料3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興“文字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份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在后來的歷史上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答: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強化,起到鞏固清朝專制統(tǒng)治的作用,但也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浙江富戶莊廷瓏修訂前人遺著,取名《明書》。書中敘述清朝入關前的史實,使用明朝年號,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將領抗擊“后金”的事跡,觸怒了康熙帝。參加編寫、刻印和銷售這部書的70多人,都被處死。
① 這則材料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推行什么政策?這一政策最為嚴重的是哪三位皇帝的統(tǒng)治時期?
答:文字獄。最嚴重:康熙、雍正、乾隆。
②清朝統(tǒng)治者采取這種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與前代的哪些政策目的相同?答:目的:從思想上控制人民,加強君主專制。相同的有:秦朝的“焚書坑儒”,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的“八股取士”。
② 這種政策給當時中國社會帶來了什么后果?答:后果: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列舉明清統(tǒng)治者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措施。
答: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接受皇帝指揮;朱元璋設立錦衣衛(wèi),明成祖設立東廠,廠衛(wèi)制度成為專制皇權的可靠支柱;朱元璋設立廷權制度;雍正時期,中央設立軍機處;實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
★★.隨著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熱播,被歷史學家稱之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又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據(jù)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1) 康熙帝對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哪些重大貢獻?答:貢獻:①康熙帝兩次親征噶爾丹,平定了噶爾丹的分裂活動,控制了漠北蒙古。②康熙帝賜予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得尼”的封號,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③康熙帝派軍進入中國臺灣,并設置中國臺灣府,加強了中國臺灣同祖國內(nèi)地的聯(lián)系,鞏固了祖國的海防。④康熙帝令清軍兩次進攻侵占雅克薩的沙俄軍隊,解決了中俄東段邊界問題。
(2) 康熙帝在位,阻礙中國歷史進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阻礙因素:政治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強化,經(jīng)濟上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和科技文化的進步。
★★.中央集權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一項重要制度,最早建立于何時?何時發(fā)展到頂峰?試比較秦朝、漢朝、明朝、清朝加強專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處?
答:中央集權制度最早建立于秦朝。明清時期發(fā)展到頂峰。相似之處:①政治上:都注重皇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秦朝時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在中央設“三公”,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漢朝時,漢景帝實行“削藩”,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明朝時,撤中書省,廢丞相,權分六部;廢行省,設三司。六部和三司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設立衛(wèi)廠等特務機構,實行恐怖統(tǒng)治。清朝時,設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裁決。②思想文化上:都推行文化專制統(tǒng)治,加強思想控制。秦朝時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西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統(tǒng)治工具。明朝時實行八股取士,禁止發(fā)揮個人觀點。清朝時大興文字獄,壓制反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