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下冊復習資料3
2、明太祖加強君權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消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②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成為“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說:“八股文的毀滅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書;八股文的敗壞人才,卻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的坑儒還厲害!”
請回答:(1) 材料中顧炎武描述秦始皇的所為是什么?答:焚書坑儒
(2) 通過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有關史實,談談你對八股取士的看法。
答:明朝實行八股取士,嚴格限定考試的格式和范圍,并規定應考者不的得發表個人見解。因此許多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只埋頭攻讀經書。考中做官的,很多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
【】材料一 唐太宗時候,考進士科的人數比其他科多,錄取比較嚴格。不少人從少年考到白頭仍然未中進士。后來有詩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太宗在金殿端門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保埃鞘箘艔埞l爸,指箭能射及的范圍。比喻受人籠絡、由人控制)
材料二 明朝考中舉人的很多人,都是沒有真才實學的迂腐儒生。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沉痛地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
回答:同時對科舉制度的評價,為什么人們對隋唐時期的科舉取士褒揚,而對明清時期的科舉取士貶斥?為什么人們對明朝科舉取士極力詆毀?答:明清兩朝實行八股取士,嚴格限定考試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圍(四書五經),并規定應考者不能有個人見解。因此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文,不講求實際學問,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贾凶龉俸螅麄兇蠖汲蔀榛实鄣闹覍嵟汀K匀藗冊g毀明朝的八股取士。
★★.比較隋唐與明清時期科舉取士和不同,想想它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隋唐時期創立并逐步完善科舉制度。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婆e考試中常設和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雜文?荚娰x。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揮。答題必須按照八個連續的部分進行,不得違背。這種考試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
明清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是鞏固獨裁統治的手段,是統治者加強封建專制的需要。
二、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史稱“靖難之役”。朱棣稱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強君權的統治:①1421年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②進一步強化君權,繼續執行削藩政策。③增設特務機構東廠,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