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教法學法]:學生對我縣的塔爾寺、南朔山道觀等景點十分熟悉,一出示有關照片,應該能迅速作出判斷,這會為新課的引入和自然過度提供良好的基礎。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資料,結合教科書提供的各種歷史信息,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活動,更不能將現成的知識機械灌輸給學生。重視小組討論,培養學生交流學習、合作學習的品質,在探究過程中鍛煉能力、培養興趣、發展個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給予積極評價。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一定聽說過很多宗教種類,誰來說一說?
生(略思后):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
師:同學們真不錯,知道這么多宗教名稱,但同學們要清楚,現實生活中有些宗教是合法的,而有些是非法的(如邪教),引導學生探究不合法的原因。
出示塔爾寺、群加三塔寺的照片,問:大家熟悉這些地方嗎?反映的是哪里的情景?
生:通過觀察判斷指出,這是我縣塔爾寺和三塔寺的景情。
師: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寺院?
生:我鎮的靜房寺、……
師:哪位同學能將這些寺院給全班同學簡單地介紹一下?(選三至四名不同水平學生回答)
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介紹塔爾寺、三塔寺或靜房寺。在介紹過程中只要不違背史實,即給予積極的評價,特別是平時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更要給予鼓勵和褒獎。對違背史實的予以糾正。)
師:剛才同學們根據自己的了解,對湟中縣境內的部分宗教寺院作了介紹,它就在我們身邊。那么它們是屬于哪類宗教寺院?
生:經過比較明確——這些寺院都是佛教寺院。
(大部分學生多次游覽過這些寺院,很快能判斷出這些是佛教寺院,不大可能與清真寺、西寧北山寺相混,在此不必過多進行知識方面的補充)
師:那么,佛教是怎樣起源、流傳的呢?我想,通過今天《昌盛的文化》的學習,會解除我們的疑問。
(板書課題)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二)進入新課:
1、設置懸念,提出問題,激勵點拔。
師:佛教起源于什么地區?又是什么時候傳入我國的?
(要求學生閱讀第一目第一段,然后回答問題)
生: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
師:回答的一點沒錯,這說明佛教是外來的(板書佛教東來、起源、時間等要點)
2、投影佛教東來路線圖。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幅投影圖,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佛教東來的路線。(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圖例,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生:通過觀察、討論明確:天竺——西域——(長安——洛陽)
師:誰再來概括一下呢?
生:絲綢之路
3、出示佛像,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請看,我這里有幾尊佛像,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形態好嗎?(每組分發1—2尊)
生:互相傳看佛像,評論形態。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這些佛像的特點?
生:(自由發言):肚子大、他在笑、手拈佛珠、耳大垂肩、…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把主要特征都說出來了,(出示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這副取自于洛陽白馬寺的對聯恰好概括了佛像的主要特征,你想了解白馬寺嗎?請看90頁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