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名師導航
知識梳理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時間: 。
2.位置: 。
3.修建主持人: 。
4.結構: 、 、 。
5.工作原理:“ ”,使江水從兩邊分流,東邊的 用于灌溉,西邊的 用于分洪。
6.歷史地位: 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國當時 的先進水平。
二、神奇的編鐘
1.編鐘的用途:是周朝貴族在 、 等活動中使用的樂器。
2.演奏特點: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又柔美。
3.編鐘的構成:把幾件 組合成一套,它們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稱為 。
4.藝術魅力: 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音域寬廣深厚。
5.意義:表明 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
●根據示意圖或實物模型、資料片等方法,輔以教材文字,分析都江堰的工作原理,總結出該工程的特點是重在疏導、設計科學、效益最好、歷史久遠。它是人類征服自然、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成功典范。
●可以采用豐富的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或模型,創設情境,加強感性認識,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力和對美的追求。
疑難突破
1.都江堰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以及都江堰修建的意義
都江堰是戰國時秦國蜀守李冰父子設計修建的。在結構上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第一,分水魚嘴,即分水堤。它的作用是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分出內江和外江。第二,飛沙堰,即溢洪道。其主要作用是確保洪水期內江水通過堰頂溢入外江,減少內江水流,達到分洪減災的目的。第三,寶瓶口,即引水口。其主要作用是,將內江水從寶瓶口引入,流向成都平原,達到灌溉的目的。
意義:第一,防洪、灌溉并舉,改變了岷江兩岸西澇東旱的局面。第二,工程的修建方法為疏導,維護了生態平衡,保護了自然環境。第三,積累了經驗,形成科學的治水方法,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第四,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