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伐無道,誅暴秦”》導學案1
一、教學目標知識方面: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秦朝的暴政;大澤鄉起義;張楚政權;巨鹿之戰;楚漢之爭。
能力方面:通過本課的講解,指導學生學會搜集成語典故的方法,積累成語故事。通過學習秦末農民戰爭,培養學生分析戰爭的爆發原因及其勝負關系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過對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的學習,認識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二、
重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三、教學思想: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的了解歷史,理解歷史。
四、教學手段:角色扮演,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學生回答略)秦朝的統治狀況如何?讓我們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學生表演"上朝")
一、秦的暴政
節錄部分:
大臣甲(慌張的):啟稟陛下,大事不好了。
秦始皇:何事驚慌?
大臣甲:我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長城,被一個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我們恐怕還要在全國調派大量民力加緊修復,請皇上明鑒。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發10萬人力修長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啟奏陛下,阿旁宮的前期工程已經完工,請讓微臣向皇上稟報工程進展情況。
秦始皇(作感興趣狀):快快講來。
大臣乙:陛下,阿旁宮殿內可以容納一萬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桿,宮前立有12尊銅人,各重24萬斤(約合12萬公斤)。宮殿均以磁石為門,若有身懷武器的人進宮,就會被吸住,以確保我皇安全。阿房宮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勢不同,各殿氣候也不盡相同。周圍建閣道連通各宮室,閣道依地勢上達南山(今陜西西安南)。微臣還準備在南山頂建一宮闕,作為阿旁宮的大門。再造復道,從阿旁宮通到渭水北岸。只是現在的人手還不夠,恐怕會耽誤工程的進度,還請陛下多調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調派20萬人力修阿旁宮。
大臣丙:陛下,微臣以為修長城已征發30萬人力,移民戍守越族地區50萬,修酈山陵墓和阿旁宮每年役使近70萬人,再加上日夜奔走于途、運輸糧食的,共約二三百萬人。我國人口共約萬,減去婦女1000萬,男子1000萬中再除去老弱病殘,青壯年男子總數也就三四百萬人。請陛下三思呀。
秦始皇(憤怒地):住嘴,朕做事用得著你多嘴。……
在學生表演后,教師提問:
請根據剛才的歷史短劇,談談秦朝的統治情況。(學生回答略)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秦的暴政:徭役、兵役負擔沉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教師補充秦二世的殘暴統治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教師最后總結:因為秦的暴政,使強大的秦朝如同曇花一現,很快就湮沒在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中。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場農民起義的發生吧。
二、陳勝、吳廣起義(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陳勝:吳廣,你看這大雨一直下個不停,路也被沖壞了,看來我們不能按期到達漁陽了(嘆氣)!
吳廣:(焦慮地)是呀,我們不能按時到達漁陽,是要被處死的呀,這可怎么辦呀。
陳勝:(神情堅毅地、語氣果斷地)我們延期到了漁陽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們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