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教案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他有許多值得后人學習的優秀品質。其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鉆研和創新的精神。 教師點撥:(1)祖沖之為什么要推算圓周率?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歸納)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應用十分廣泛,只要涉及到圓的問題,都要運用圓周率。應用于數學、天文學、歷法、機械制造等各領域,(2)“割圓術”是怎么回事?
請同學們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把小刀,我們看到,鉛筆是6邊形的,我們用小刀均勻地在鉛筆的每一個棱上削掉一塊兒,使它變成12邊形,用這個辦法再削……我們觀察到隨著鉛筆邊數的增加,會出現什么現象?邊數越多,他的周長越逼近圓的周長,面積越逼近圓的面積,圓周率的數值就越精確。如果按照割圓術計算,要得到小數點以后七位精確的圓周率值,這就需要對9位數字以上的大數進行上百次加減乘除和開方運算。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祖沖之付出了艱苦的勞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科學方面,除了數學以外,農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其中,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杰出的代表。
探究二: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 讓學生自學本目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插圖《賈思勰種植農作物》、《賈思勰》畫像等,思考回答: “齊民”和“要術”的含義是什么?《齊民要術》屬于哪一門科學?
“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齊民要術》的含義為一般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與出發點則在農業。屬于農業科學。
賈思勰是怎樣寫成《齊民要術》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回答:他一生致力于農業研究,翻閱大量古代農業文獻資料,熟悉農諺、歌謠。他不辭辛勞,四處訪問有經驗的老農。還親自種植農作物。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齊民要術》是賈思勰把理論和實踐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產物。由此,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學生回答:答案一:讀書時一定要聯系實際,不要死讀書。要學以致用。 答案二:經驗只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它才有更實際的指導意義。 主要內容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這部書對于農業生產有什么作用?影響怎樣?歷史地位怎樣?有指導作用。直到北宋年間政府仍用來指導農業生產。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引導學生回顧古代農業發展情況:(1)我國原始農耕時期,就已經領先于世界種植哪三種農作物? (水稻、粟、蔬菜)(2)我國漢朝農耕技術又有怎樣的發展?(西漢的耕犁已經安裝犁壁耕地,使用耬車播種,掌握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而且大規模治理黃河和興修水利等) 前面我們學習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和農學成就,除此之外,這一時期的地理學也很有特色。酈道元的《水經注》成為地理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