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教案
探究三:酈道元和《水經注》教師介紹:大約在漢魏的時候,我國出現一部以全國水道為綱的地理著作《水經》。酈道元認為書中記載過于簡單,不能詳盡地把祖國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的情況描述下來。于是,他選擇《水經.》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寫了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這部巨著對后世有廣泛的影響。它不僅受到后世地理學家的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家、文學家所重視。 讓學生自學本目內容,思考回答:《水經注》的性質、內容、文字特色是什么? 它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著作。內容以注錄全國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特色是文字優美,對景物的描寫如詩如畫。 《水經注》對三峽兩岸猿聲的描寫: 譯成白話為: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聲音,那樣哀婉,久久不絕。打魚的人唱歌道:巴東三峽巫峽最長,猿叫三聲就使人淚沾衣裳。 三、走進歷史 感悟歷史 1、讓學生體會祖沖之“算籌”之法,體會圓周率計算方法之艱巨。 2、你認為祖沖之、賈思勰和酈道元為什么能在科學技術的道路上獲得成功? 通過討論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并體會祖沖之、賈思勰、酈道元在科學研究中刻苦鉆研、注重實踐的科學精神。 3、請結合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特點,探索魏晉時期大量農學和地理學著作產生的原因。 學生討論,教師可作提示:民族大遷徙,特別是大量少數民族遷入中原,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必須借助相應的地理知識才能盡快了解新的生活環境,同時,他們進入中原以后必須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由游牧轉向農耕,這也就使得農業科學技術成為內遷各族人民的首要需求。既與前邊的圖示教學法相呼應,又讓學生在社會大背景之下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四、達標測評:《同步探究》 五、師生小結、反思鞏固教師提供列表,學生展示完成:(也可引導學生獨立制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科技成就簡表》,使學生學習制作圖表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圖表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貢獻
祖沖之
南朝
數學家、天文學家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7位,著《綴術》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
農學家
著《齊民要術》
酈道元
北魏
地理學家
著《水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