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8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課程標準]
列舉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歷史,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三維目標]
[知識識記]
1、 列舉宋代南方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
2、 知道南宋時期是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重要歷史時期的史實
[能力培養]
1、 分析兩宋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2、 概述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大致階段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1、 通過了解兩宋經濟發展,增強對兩宋是我國經濟繼續發展重要階段的認識
2、 通過幾個階段的學習,增強了對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的認識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自唐中葉以來,我國歷史又一次進入戰亂不斷、
政局不穩的社會動蕩時期,雖說北宋實現了相對的統一,卻長期與遼、西夏戰事不斷,加上南宋與金的戰爭以及紹興和議之后,疆域進一步縮小,這一切都不利于經濟的發展,然而兩宋時期的南方經濟還是得到長足發展,這又是為什么呢?
2、和學生共同設計《兩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表》,幫助學生自學。
行業 部門 發展 地位
農業 生產工具
土地墾辟 芋田
農業作物
手工業 紡織業
制瓷業
造船業
商業 貨幣
3、為幫助學生加強對“兩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的
表現”的認識,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了系列圖片,以加深對上述成就的理解,如在工具的創新上,展示了“秧馬圖”
“牛轉翻車”圖加以適當的解釋,說明這是促進農業發展的
重要因素,“圩田圖”是把農田和水利結合起來的杰出創造,宋代“刻絲圖”,栩栩如生的工藝,宋“清白釉瓷觀音像”是兩宋時期絲織、制瓷技術的經典之作,而樓船技術的高超又使我們現代人進一步領略了當時造船技術的超前。
4、為加強對本節課重點內容“宋代經濟發展對我國后代經濟
重大影響的認識,”可聯系現實中的農作物,像“水稻、棉花”,還可以用生活中令人喜聞樂見的陶瓷來見證陶瓷發展的歷史淵源和宋代瓷都景德鎮的來由。為說明宋代對外貿易的發達,可以用泉州周日山的祁風刻石來見證當時的影子,而且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南宋海外貿易的崛起原因是由于西夏興起,阻擋交通,陸路“絲綢之路”不暢,這也造就了南宋海外貿易的興盛,也促進了造船業的發展。
5、探討兩宋經濟發展的原因,可聯系歷史上北方的幾次大規
模的動亂,從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等因素進一步剖析,在政治上,從三國時期的吳國政府加強對江南的開發到南方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在經濟上,北方人口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促進了江南生產技術的創新;在軍事上,從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西晉的八王之亂、唐代的安史之亂、五代十國的頻繁更替、遼宋金之間的混戰,北方人民不斷流向南方,為南方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從自然條件來說,江南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也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再加上此地地處沿海,海外貿易繁榮,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6、探討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