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教學案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教學案
一、課堂訓練
1、“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這一記載所反映的歷史是: (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東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東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開封是我國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區
2、與漢唐相比,宋元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①經濟重心移至江南地區②商品經濟活躍,出現了紙幣
③對外貿易頻繁,轉為海路為主④棉紡織業成為新興 的手工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反映的是( )
a.北宋時,江浙地區推廣種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時,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變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d.唐朝時,太湖流域的豐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時的港口、船塢遺跡,伊斯蘭教寺院遺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廣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5、宋朝時的主要對外貿易港口有 ( )
① 福州②廣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宋代哪個地區商品經濟的繁榮? ( )
a.東京 b.杭州 c.廣州 d.景德鎮
7、列關于宋代經濟敘述錯誤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當地產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夠到非洲從事貿易活動
c.王安石看到東京城外棉花長勢喜人 d.東京居民冬天燒煤來取暖
8、從五代起,南方的農業超過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戰禍少,許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勞動力
b.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得到推廣c.南方重視興修水利d.麥田面積擴大
9、北宋時,出產的瓷器質地細膩,色澤瑩潤,后來發展為瓷都的是( )
a.定窯 b.鈞窯 c.景德鎮 d.哥窯
10、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二、課堂回顧
1、 問答題
市舶司: 沿自唐的市舶使制,宋代的市舶司主要有三項職責:
2、 問答題
你能回顧歷史,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及原因么?
三、課堂延伸
看宋代耕獲圖(故宮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畫冊》回答以下問題:
1、請你描繪《耕獲圖 》畫面上 情景。2、這《耕獲圖》有何價值?
2、 放大鏡
人一牛比一人兩牛節省了一牛。為什么能節省一牛呢?關鍵在哪?
3、 宋代水稻生產規模大是什么原因呢?
4、 挖掘《耕獲圖》蘊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農業得到發展的幾個原因。
6、占城稻是秈稻,你 吃過沒有,好吃么?不好吃,為什么地主還要大量生產?
一、 課堂訓練
1、c 2、d 3、b 4、b 5、 b6、a 7、c8、a 9、c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