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唐詩和杰出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散文和著名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唐代書法和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著名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藝術寶庫莫高窟。 2.思想教育目標:(1)隋唐時期,文學藝術獲得高度發展,尤其是詩歌、書法以及石窟藝術進入了我國的黃金時代,在我國及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學藝術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學生體會到,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來自于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民間疾苦的關心;二是來自于刻苦的學習和對相關文化藝術領域的變革與創新。從而有機地進行品德、意志和創新意識的教育。 3.能力培養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從史學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從而提高學生對唐詩、散文、書畫、雕塑等方面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2)通過列表整理隋唐時期主要文學藝術家及其藝術特點和代表作來培養學生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書法和繪畫 難點:雕塑藝術和樂舞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復習提問:隋唐時期我國科技發達表現在哪些方面?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隋唐時期,我國不僅在科技方面創造了驕人的業績,而且在文學藝術諸如詩歌、書法和石窟藝術方面,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書寫課題) 新課學習 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湊”。這一諺語本身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略)說明唐詩的影響之大。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為什么說唐朝是我們詩歌的黃金時代?(答)僅流傳下來的唐詩,就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5萬首。詩歌在唐代已成為一種最普通的文學形式。從帝王、貴族、官僚到尼姑和歌妓,從鶴發到童顏都留下了他們的作品,而且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流派眾多,風格各異,呈現出百花吐艷的景象。一個時代有如此眾多的詩人和作品受到后人喜愛,這在中外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問)在二千多位詩人中,同學們熟悉或知道哪些詩人?唐代詩人多,有成就的詩人也多。本課特別推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1.李白 (引導學生看課本李白像,并作介紹)李白,字太白,少年好學,喜歡文學。“一生好人名山游”,青年時即離家漫游祖國的大江南北。后被唐玄宗召為文學侍從,但當時政治日漸腐敗,不滿兩年,便因得罪權貴,憤然離去,繼續漫游各地。這一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于成熟,名篇迭出。744年,李白在洛陽和杜甫相遇并結成好友,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安史之亂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貧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傳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飲、劍術和球技,可謂德才兼備、文武兩長。 李白存詩900多首,長于描繪祖國壯麗河山。同學們比較熟悉李白的哪些詩作?(《早發白帝城》、《蜀道難》、《望廬山瀑布》)等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無與倫比的絕唱。從詩歌風格來講,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語言輕快。正由于此,李白被后人稱為“詩仙”。 如是說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杜甫則是一位現實主義大詩人 2.杜甫 同學們比較熟悉杜甫的哪些詩作?(《三吏》、《三別》是杜詩中的不朽篇章)從杜甫的詩歌中我們可以體會有哪些特點?杜甫的詩歌或氣魄雄偉,或沉郁悲愴,語言錘煉凝重。 為什么在杜甫的詩歌中表現出與李白詩歌風格特點的巨大差異?主要是因為兩人生活的遭遇與生活的時代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后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年青時即以詩文出名,也先后長期漫游;與李白相遇后,寫下許多懷念的感人詩篇;后十年旅居長安,科舉不第,常靠朋友接濟,在失意和貧困中,杜甫看到朝政的黑暗,體會到人民生活的痛苦;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帶著全家加入流浪的隊伍,一度被叛軍抓到長安,看到國破家亡的慘境,飽嘗了戰亂的苦楚;安史之亂結束后,杜甫寫出了一生中很少有的一首表現出高興的詩歌;但連綿不斷的藩鎮戰爭仍逼他到處飄泊、最后杜甫在貧病交加中,永遠停止歌唱。 杜甫今存詩1400多首。他的詩歌反映出唐朝從強盛走向衰落的歷史,深刻反映了那個復雜、動蕩的歷史時期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被人們稱為“詩史”,杜甫被稱為“詩圣”。在杜甫去世兩年以后,我國另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