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教學目標:知識方面
通過觀察草履蟲的生活,說明單細胞生物是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并再次認同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能力方面
1.通過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強化顯微鏡操作技能。
2.通過對草履蟲結構的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表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方面
通過學習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生物學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課前準備 1.草履蟲永久裝片、草履蟲培養液、亞甲基蘭染色的酵母菌培養液(干酵母就可以); 2.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吸水紙、棉花纖維、牙簽; 3.視頻資料 4.有條件的還可以準備擦鏡紙、雞蛋清、膠水、甘油。(都需要加水稀釋)教學重點:學生能夠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學習再次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當學生進入教室的時候,投影屏幕上已經展示出教師收集的各種單細胞生物的圖片,要注意包括單細胞動物、單細胞植物和真菌等各個類群。 教師介紹:屏幕上這些美麗的生物就生活在我們周圍。在每一滴河水、海水、甚至草尖上的每一滴露珠里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沒有水的地方也有,每一克土壤中就有幾十萬個。此時此刻,他們也許就悄悄漂浮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但是我們卻看不見它們。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 教師:它們的確太小了,小到全身只有一個細胞。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又可以叫做“單細胞生物”。 主要教學過程: 教師: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類生物的代表:草履蟲。 首先請同學們用肉眼觀察一下草履蟲的永久裝片,感受一下草履蟲的實際大小。 學生:描述肉眼觀察到的染色后的草履蟲。 教師:請問我們觀察到什么結構就能證明草履蟲的身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 學生: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有些同學可能會提出細胞壁,應予糾正)。 教師:請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永久裝片,認識一下草履蟲在顯微鏡下的大小。 學生:觀察,匯報觀察結果。(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換用高倍鏡觀察) 教師:出示草履蟲結構示意圖,與口腔上皮細胞模式圖比較。 學生:草履蟲的細胞結構更復雜。 教師:結構的復雜實際上和功能的復雜是一致的。草履蟲的細胞具備了那些功能,就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了? 學生:運動、繁殖、營養、應激性、死亡等。 教師:設想一下,在顯微鏡下觀察活的草履蟲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學生:它會跑。 教師:有什么辦法可以使它運動得慢一點,讓我們可以方便滴觀察它? 學生:用棉花阻擋(預習的同學可能給出書上的措施,還有同學提議用紗布、用膠水等)。 教師:我們給草履蟲喂飼食物觀察它的營養,但是草履蟲的實物通常小而透明,怎樣才能觀察清楚? 學生:可以染色。 教師:介紹實驗步驟,組織學生合作觀察(喂飼酵母菌時數量一定要少)。 學生:觀察草履蟲,并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播放視頻《草履蟲食物泡的形成》、《草履蟲的繁殖》 學生:觀看。 教師:介紹其他單細胞生物。播放視頻《草履蟲和變形蟲》 學生:討論視頻中兩種生物的行為反映出那些生命特征。 教師:簡單介紹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提出新的探究課題——還有沒有比單細胞生物更簡單的生命體?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的三大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 在設計每一節課的時候,我都要回顧一下:有沒有為這三大理念提供足夠的空間。如果一個教學過程沒有體現這三大理念,就要再嘗試找尋另一條能夠更好地體現這些理念的設計思路。 從“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出發,考慮到用顯微鏡觀察活動的生物對于全體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這項技能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觀察到的。從這一實際出發,課程設計采取了兩個辦法泥補:一方面在鼓勵學生自行操作,以提高他們的顯微鏡操作技能的同時;強調同學間的合作。讓學生互相觀察,互相幫助。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保證了全體學生都觀察到了活動的草履蟲,不僅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必要的基礎,還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科學態度。另一方面將顯微鏡觀察和視頻資料相結合,精心選擇視頻資料作為實際觀察的補充,讓沒有觀察到的學生也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