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結構
在研究過根尖的四個部分以后,還要研究成熟區以上直到莖的基部的結構,在這里出現了“導”這一名詞。學生初次接觸到導管這一名詞,不太容易透徹理解,教師可以用一根玻璃管來表示導管,管內貼上螺旋排列的有色紙條來表示導管內壁的加厚花紋,這樣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導管的結構特點和這種結構是有利于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
--方案
重點:根尖的各部分結構和主要功能。
難點:根尖的發展變化規律
手段:學生觀察、分析與講解相結合
設計思想:
本節的內容相對來講,需要識記的內容較多,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對照課本內容自學根尖的各部分結構及功能。而對于根生長的現象,則需要通過圖像等資料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回答后小結,并引入新課:
根有固著植物于土壤中,并且能夠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根為什么能夠從土壤中吸收這些營養物質呢?這應與根的結構有關。那么,根的結構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一)根尖的結構:
1、組織學生完成根毛和根尖的結構的觀察。
(1)肉眼觀察植物的幼根,講解根尖的定義,及根尖占根的比例。
(2)用放大鏡觀察根尖的顏色及形態,以及根尖可分為幾部分。(從外形特征上看,一般可確定出根冠、成熟區、以及二者之間的部分。但可以不給出具體名稱,只要求學生能說出形態特征即可。)
(3)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永久縱切片,并對照課本58-59頁內容學習根尖各部分的細胞結構特征及功能。
(4)指導學生列表總結。
(5)指導學生重點分析成熟區的結構特點與其功能之間的關系:大量的根毛使植物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因此成熟區是根尖各部分結構中最主要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
(6)利用錄像或動畫課件展示根尖動態的生長變化,指導學生認識根的生長過程與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的結果。
(二)成熟區及其上部的結構:
1、繼續讓學生觀察植物的幼根,指導學生觀察根尖以上的部分。
2、講解:
成熟區以上的部分,根毛脫落,失去吸收能力。其中部一些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消失,上下細胞失去細胞壁形成中空的導管。
3、通過顯微投影或圖片,讓學生觀察不同的導管。(講解導管是由死細胞構成,與莖和葉中的導管相連)
三、反饋:
提問:"當把花卉移栽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保護根尖)
板書設計:
第二節根的結構
一、根尖的結構:
二、成熟區及其上部的結構:
1、根毛消失
2、內部有導管
探究活動
探究洋蔥根尖各部分細胞的形態
目的要求:
1、學會制作洋蔥根尖的臨時裝片。
2、認識根尖各部分的細胞形態特點。
3、練習使用顯微鏡。
材料用具:
洋蔥、顯微鏡、蓋玻片、載玻片、玻璃皿、剪刀、鑷子、滴管、吸水紙、稀碘液、清水
方法步驟:
(1)洋蔥根尖的培養:取洋蔥一個,放在廣口瓶上。瓶內裝滿清水,讓洋蔥底部接觸到瓶內的水面。把這個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注意經常換水,待根長到1厘米至5厘米長時,剪下生長健壯的根制作裝片進行觀察。
(2)裝片的制作:
①解離:切取2-3毫米的根尖一段(不帶根毛),帶有根毛的根尖一段(1-2毫米),立即放入盛有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10-15分鐘,經過解離的根尖中,細胞容易相互分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