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兩節合并為一節實驗課)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3、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4、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二、教學重點、難點: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2.光合作用的條件。教學難點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設計及操作。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講解實驗過程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得出的產物是? 那如果沒有了陽光,植物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嗎?還能生成有機物嗎?我們進行就通過實驗驗證一下。提前布置了學生把紙片遮住葉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學生并不了解為什么這樣做,所以實驗開始讓學生回憶實驗過程,并根據自己的知識來解釋為什么這樣設計實驗。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處理一個晚上。(但因為場地不同,所以我們沒有做到這一步,為什么要做這一步?)2、用黑紙片把葉子一部分遮蓋。(為什么)3、摘葉去紙放于酒精中加熱,使葉綠素溶解。(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4、清水漂洗,把葉片放在培養皿中,滴碘液,觀察現象。綠葉,陽光,水,二氧化碳氧氣和有機物學生提前把紙片放在葉子上,上課時把葉子拿回實驗室繼續實驗。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分析實驗結果葉子中有黑紙遮蓋過的地方沒有藍色出現,而沒有被遮蓋過的地方,變成藍色。經驗證明,淀粉遇碘后會變成藍色,那么你們根據這個實驗的結果,得出什么結論?1、不遮出處變藍色,證明葉內有淀粉生成2、遮光處沒有變藍色,證明葉內沒有淀粉生成得出結論: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參與才能制造出有機物。得出結論:葉子需要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光是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偨Y光合作用的定義?書本p121注意: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不僅是綠葉,凡是植物的綠色部分都可以。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于有機物中光合作用不只是產生了有機物書本p128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解釋各實驗步驟的原因1、蠟燭和兔子都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多。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氣供蠟燭。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氣供兔子。結論: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植物除了利用氧氣供自己使用外,還排出到大氣中,維持了兩者的相對平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公式:書本p130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光合作用及其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怎樣提高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教學反思:把兩節課合并為一節課,課時比較緊,而且這節課還要做實驗,所以很擔心課堂上的40分鐘不夠用。因為前面幾個班的同學做過實驗,效果并不顯著,可能近來天氣太冷,見陽光的時間較少,所以葉片沒有形成足夠的有機物,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先把理論知識說完,把實驗原理說清楚,把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的要點全部講清楚,然后再讓學生做實驗,這樣的安排時間上比較容易掌握,而且學生對于實驗所應該得到的實驗結果比較易估算到,對于失敗的原因學生也能自己分析,所以比較過后,發現這樣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