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光合作用(4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
2、了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和葉綠體,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
3、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質和用途
4、了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重點難點: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課堂引入: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那么氧氣有否被消耗完呢?二氧化碳是否大量增加?
一、光合作用的過程
定義: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的過程。
實驗1:植物制造淀粉的實驗。
第一步 將天竺葵在黑暗的條件下進行饑餓處理
第二步 用鋁箔紙蓋在葉片上,在陽光下放四小時
第三步 在熱的酒精中脫葉綠素
第四步 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碘能使沉淀變成藍色,可以用碘液鑒定淀粉的存在。
結論:被光照射到的葉片部分產生了淀粉,被鋁箔遮住的葉片部分沒有淀粉產生。
(視頻補充)
實驗2: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如圖)
實驗器材與原料:小試管、漏斗、燒杯
提問:若產生的是氧氣,則用什么方法證明之?
結論: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
實驗3:光合作用時需要二氧化碳嗎?
設疑:⑴該實驗應控制什么變量?
⑵如何做到不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⑶該實驗是否需要作對照?
結論: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參與。
(注意幾個變量的引入和引導)
小結:根據以上三個實驗,可以推知光合作用的表達式: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淀粉)+氧氣
光合作用的實質:將簡單的無機物轉化為復雜的有機物,并放出氧氣――物質的轉變
將太陽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能量的轉化
課堂練習:第77頁1-2題
第2課時
學生分組實驗 驗證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淀粉
第3課時
引入: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都出現,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呢?
一、 物理性質
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并將它正放在桌面上,讓學生指出它有哪些性質?
――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演示:將一瓶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迅速加入一定量的水,旋緊瓶蓋,振蕩,觀察什么現象?
――能溶解于水
補充:二氧化碳的固態形式叫干冰。
二、 化學性質
演示:二氧化碳滅蠟燭火焰實驗。
――既說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也說明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
演示:向上述實驗中的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并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碳酸 h2o+co2=h2co3
碳酸不穩定,加熱易分解 h2co3=h2o+co2↑
演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現象?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用此反應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co2+ca(oh)2=caco3↓+h2o
小結:根據二氧化碳的這些性質,你能推知它有哪些方向的用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