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1.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在( )。
a.葉綠體外膜、內膜 b.葉綠體基粒和基質
c.細胞質基質和葉綠體中 d.葉綠體所有結構上
2.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 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該實驗在設計上具有很強的嚴密性,具體體現在( )。
a.本實驗不需要設對照實驗 b.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c.本實驗為空白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3.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在濾紙條上擴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
a.葉綠素a b.葉綠素 c.胡蘿卜素 d.葉黃素
4.下列關于葉綠體的亞顯微結構(如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1與2均有選擇透過性 b.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均分布在3上
c.光反應是在3上進行的 d.暗反應是在4中進行的
5.將一葉綠體研磨后,基粒和基質便釋放出來,在去掉基粒后,只對葉綠體的基質照光,再通入14co2可能出現的物質是( )。
a.[h]和 atp b.含14c的淀粉
c.含14c的三碳化合物 d.含14c的(ch2o)
6.自養生物和異養生物的根本區別在于( )。
a.能否進行有氧呼吸 b.能否進行化能合成作用
c.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d.能否將外界無機物合成自身有機物
7.離體的葉綠體在光照下進行穩定光合作用時,如果突然中斷co2的供應,短暫時間內葉綠體中c3化合物與c5化合物相對含量的變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減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減少
8.研缽中研磨葉片提取葉綠體色素時,至少要破壞幾層磷脂分子,才能使色素分子溶于無水乙醇中?()
a.3 b.4 c.5 d.8
9.一棵重0.2 kg的柳樹栽培于土壤中,三年后連根挖出,稱其干重達11 kg,這些增加的物質主要來源是()。
a.大氣中co2 b.土壤中的水分 c.大氣中的o2 d.土壤的礦質元素
10.下圖中的甲是在有光照條件下驗證o2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出來的裝置,乙和丙是另外兩個裝置,通常可作為甲的對照實驗裝置的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11.在光反應中,最本質的變化是( )。
a.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 b.光能轉變為化學能
c.co2被固定 d.atp分解為adp和pi
12.硝化細菌通過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機物,需要下列哪種環境條件?( )
a.具有nh3及缺氧 b.具有nh3和氧
c.具有硝酸和氧 d.具有硝酸及缺氧
13.下圖為某植物細胞部分結構,據圖分析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a、b箭頭表示的是o2進出細胞的過程 b.e、f箭頭表示的是co2進出細胞的過程
c.a是葉綠體,b是線粒體 d.a產生的氣體在細胞內直接進入b要穿過5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