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
一、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發現的過程。(重點)2、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發現的意義。(重點)3、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達方式。(重點、難點)技能目標:嘗試解釋發現光合作用的實驗的原理。(重點)情感目標:1、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進行科學探的愿望。2、進一步增強熱愛生命的意識。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難點:闡明發現光合作用的實驗的原理。三、教學準備:1、搜集關于光合作用的應用知識。2、flash:(1)普利斯特萊實驗;(2)光合作用。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引言]:我們中國有句諺語“萬物生長靠太陽”。請同學們想一想,植物生長靠太陽嗎?植物靠太陽干什么?[講述]:人們對光合作用的研究開始于17世紀。此后的幾百年間,人們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研究。到18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光合作用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學反應。 [講述]:關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書上為我們介紹了3個經典的實驗來解釋。 齊聲回答:進行光合作用。 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史,激發探究的興趣。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的發現 [材料一]:17世紀,范·海爾蒙特的實驗。 [思考題]:1.你能描述該實驗的過程嗎?2.計算:柳樹增加的質量是多少?而土減少的質量是多少?3.柳樹增重的原因是什么?4.本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講述]:范·海爾蒙特第一次企圖用實驗來回答植物營養物質來源的問題。他在100kg干燥的細粒土壤中,種了一棵2.5kg重的柳樹,然后往盆里澆水,但不供給其他營養物質。五年后,他發現柳樹的重量為82.5kg。土壤曬干后的重量僅比原來少100g。因此范·海爾蒙特說,植物是從水中而不是從土壤中得到營養物質。[材料二]:18世紀,普利斯特萊的實驗。 [思想題]:1. 請你描述實驗一、二、三。 2. 本實驗的結論是什么?[實驗一]:密閉的鐘罩下的植物和燃燒的蠟燭是互利的。植物能放出使蠟燭燃燒和小老鼠存活的氣體。 以4人為一組,進行自學材料一。回答:柳樹增加的質量是80公斤,土城少的質量是100克。直觀地發現柳樹增重的原因是水。結論:植物是從水中而不是從土壤中得到營養物質。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三組同學代表嘗描述實驗一、二、三。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是在光下進行的。[實驗二]:在光下沒有蠟燭,植物無法生存。植物需要蠟燭燃燒放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實驗三]:在光下,沒有植物,蠟燭無法燃燒;在光下,沒有植物,小老鼠無法生存。說明蠟燭燃燒時耗盡了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材料三]:20世紀,希爾的實驗。[講述]:希爾帶著氧氣是由葉綠體在什么時候產生的問題,把植物的葉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葉綠體和葉綠素一起提取出來,放到兩個培養皿中,分別放在陽光下和黑暗中,發現光照射有混合物上時,出現了氣泡,當光照停止后,氧氣流也就停止了。[思考題]:1.該實驗中,進行了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的變量是什么?2.實驗的現象有什么不同?3.本實驗的結論是什么?[講述]:三個實驗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與水、二氧化碳、光照有關。請小組討論并完成書上p80的圖6-3(光合作用示意圖)。[實物投影儀]:展示每個小組的結論。[分析]:光合作用的意義:植物從外界獲得水和二氧化碳,在體內積累有機物, 紛紛舉手說出結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二氧化碳和陽光是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 思考并回答:1.變量是光照。2.研磨過濾后的綠色葉片在陽光下放出氣泡。3.有光照時,有氣體產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在光照下產生氣體。 小組討論,并在書上填寫。 跟著老師的引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