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和反射弧
指導看書
布置任務 當你的手指無意間碰到灼熱的物體時,會立即縮回手臂,這一反應使你及時避開了造成傷害性刺激的物體。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反應,叫做反射上述反應就是一個具體的反射過程,可叫做‘縮手反射”。
第2節 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是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完成某一反射過程的結構,叫做反射弧。每一反射弧都由五個部分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元、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即產生沖動,由傳入神經元將沖動傳導到神經中樞(如縮手反射的感受器就在受刺激部位的皮膚里; 神經中樞再發出沖動,由傳出神經元將沖動傳達到效應器,使效應器作出反應(如縮手反射的效應器就是手臂相應的肌肉)。神經中樞則是反射弧位于中樞神經內的有關聯系結構。這種聯系結構大多要在傳人與傳出神經元之間加入若干“中間神經元”來聯絡,但也有的反射弧神經中樞上沒有中間神經元,只是借傳入神經元軸突末端與傳出神經元樹突或胞體來聯系,例如,“膝反射’就是這種“兩神經元反射”。
反射除了能通過骨骼肌運動對刺激作出反應之外,還能夠通過平滑肌和腺體的活動來調節相應內臟器官的功能狀態。例如當膀胱內尿液積累達到一定量時,會使膀胱壁內感受器感受到刺激,進而通過神經調節使膀胱壁平滑肌收縮、尿道內四周圍控制尿道開放的肌肉舒張,尿液就從膀胱經尿道排出體外,這叫做排尿反射。又如,當口腔內一些感受器受到食物等造成的刺激時,也會通過神經調節使唾液腺分泌唾液,這稱為唾液分泌反射。總之,神經系統就是通過每一個具體的反射活動來實現其調節功能的,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條件反射的刺激稱為非條件刺激。例如,由于食物等刺激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上的感受器,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就屬于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個體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條件反射的刺激叫做條件刺激。像經過訓練后,狗能對鈴聲做出分泌唾液的反應,這就屬于條件反射,此時的鈴聲就是條件刺激。
如果要使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長時間保持下去,還需要經常使非條件刺激與之結合。否則,已建條件反射將逐漸減弱。甚至消失。當然,條件反射還可以改建或
重建。這些都說明。條件反射不像非條件反射那么固定,而是有著相當的“可塑性,這些特點對于人或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來說,顯然要比非條件反射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
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遠比一段非條件反射的要復雜。進一步的實驗研究還證明,人和高等動物的許多非條件反射在大腦皮層以下(腦干或脊髓)的各個中樞即可完成,而條件反射則一般要在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大腦皮層參與下才能實現。
看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