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
《3.3.1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⑵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⑶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⑴在實踐中養成尊重事實、尊重自然的科學素養。⑵在學習中處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物科學的美 。⑶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二、教學策略:本節課采用啟發法、分析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三、教學重、難點分析1.教學重點:⑴ 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⑵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⑶ 解讀實驗數據的技能訓練;2.教學難點: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四、教材分析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極為密切,而水又是綠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本章教材從多角度使學生深刻認識綠色植物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中的作用。“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主題是“人與生物圈”主線最大的一級主題。“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這一節是其下的重要二級主題,本節教材雖不是本章知識的重點,但卻是能力培養的一個重點,和生活實際聯系很密切。學好這節內容對于以后學生進一步認識綠色植物在促進生物圈中水循環這一重點知識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承前啟后,非常重要。因此,我對本節教材做了如下處理:1.通過設計“課堂上品嘗水果”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了解水對植物體的重要作用;2.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分析,體會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些又為以后學生進一步認識綠色植物在促進生物圈中水循環的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礎。五、教學對象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對“生物圈”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對學習方式也有自己的看法,喜歡親自動手,對什么事情都充滿好奇,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營造出輕松、民主、互動的課堂,另外學生也對自己親身參與課堂小活動倍感興趣,使學生自覺的融入學習之中。六、教學過程(課時安排1課時)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大家說: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嗎?大家能不能從我們身邊的生活中舉一些例子: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是需要水的呢?認真聽課,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例如:養花種草的時候,要經常澆水。當旱災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所以說,綠色植物的生活是需要水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明確,切入主題,為下面教學環節的進行打下情感基礎。
植物的生活為什么需要水?
植物的生活為什么需要水?
自主探究
猜想探究
與我分享
1、水是植物體的組成成分。
2、水能保護植物的姿態。
3、水能溶解和運輸物質。
請學生閱讀課本第107頁,瀏覽書本上的內容,試著尋找答案。
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吃過水果吧?吃完水果,感覺如何哈?
為了讓大家重溫下,吃水果的感覺,現在我請兩個同學上來,品嘗下老師準備的水果(圣女果和草莓)
為什么吃完水果,會很清爽呢?
大家知道,瓜果的果肉的含水量是多少嗎?
那幼嫩的葉的含水量約為80%,樹干的含水量平均為50%。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大家試想下,曬干的種子里面有沒有水呢?
你有哪些辦法可以證明植物體內含有水分?
分組討論探究。
問題:哪些小組想把自己討論出來的結論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分享?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知道: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提出問題:植物體內如果缺水,會呈現什么樣的狀態呢? 假如一大片的稻田,沒給他們澆水,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
看書本p107,倒數第二段,大家一起朗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并把他們畫起來。
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態;葉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所以要給他們施肥,大家還記不記得,肥料的主要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什么呀?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的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哪三類?
嗯,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同學們知道無機鹽又是怎么被植物體給吸收的呢?
書本p107: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
學生閱讀課文并做標注。
兩個學生上臺品嘗水果。
學生回答:很可口,很清爽,很舒服,等等……
學生回答:水果里面還有大量的水分。
大約占了90%以上。
認真聽講
學生回答:有。
學生討論后回答。
取一些曬干的種子,裝進干燥的試管里,放在火上烘烤試管的底部,不一會兒,在試管的內壁上會出現一些小水珠,說明曬干的種子里面也含有水。
學生回答:軟軟的,皺皺的,東倒西歪。
學生齊聲朗讀并畫出知識點。
知道無機鹽溶解在水中,并進入各個器官。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回答:提供無機鹽
學生回答: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
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
學生齊聲朗讀并畫出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先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激發學習積極性,以及從多方面的感覺去體會、思考問題。拓展知識拓展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循序漸進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培養愛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通過朗讀,綜合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從視聽覺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