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精選2篇)
第三章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篇1
教材分析
關于根適于吸水的特點的教學,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植物通過根吸水,引起學生探索植物根吸水的具體部位的興趣。然后,通過實際觀察和估算,確定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最后,組織學生討論“大量的根毛對吸水有什么意義?”在這里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開始從生物圈的水循環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關于水分的運輸途徑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師事先做好的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討論“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是什么?”也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就水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途徑設計探究方案,并親自動手做一下,證實“植物莖內確實有專門運輸水的結構”。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掛圖,模型、切片或計算機課件等,進一步了解植物(草本和木本)莖中運輸水、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結構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說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及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初步了解其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運用綠色植物吸水和運輸水分的結構特點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與此相關的一些現象;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斷能力。
3.情感目標:
。1)根據大量根毛能夠吸收大量水分、以及通過學生之間合作學習,讓學生體驗團結就是力量,合作有利成功。
。2)通過對篩管在莖中的生長部位和功能的了解,培養學生愛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教學難點】
從生物圈水循環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因缺水而引起變化的植物的圖片或實物;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參與教師準備的過程。教師:事先培養好的長出根毛的幼根:
將試管洗凈,在試管內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把剛剛萌發的小麥種子(2~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在蓋上少量棉花。整個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經常保持潮濕。三四天以后,小麥的幼根鉆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著根毛,肉眼可見,如果用放大鏡觀察則更清楚。
木質部已變紅的植物縱剖開的莖:實驗用的枝條要用木本植物的,而且要帶著葉的(當然,如果帶著白色的花則更好)把枝條插在紅色液體中,放在向陽溫暖的地方,由于葉進行蒸騰作用,紅色液體的上升會更快些。當看到葉脈微紅時,從瓶里取出枝條,用清水沖洗。課堂上教師可分發給學生兩人一段植物的縱剖開的莖,讓學生仔細觀察本質部中出現紅色的結構及其功能。這樣,學生對水分通過莖中的途徑理解會更加深刻、生動。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意圖、點評
整體感知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引導學生猜想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師生共同確認。對本節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本節課內容 學生四人一組,結合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猜想、歸納,學生迅速瀏覽課本,概括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1.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教師指導課外小組的學生發言,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常識大膽猜想探究并認真觀察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討論,確認很適于吸水的特點。 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結合平日的觀察,大膽猜想根適于吸水的特點,然后通過觀察老師發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組討論歸納確認猜想的正確性。
學生直接觀察老師發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結合已有的知識,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大量根毛增加吸水面積,提高吸水效率。
實驗發現
激趣誘思
推理能力
觀察能力
閱讀思考
分析總結
2.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來理解根適于吸水的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隨著知識增多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來理解根吸水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后,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實際上等于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進一步深化,回扣本章標題
二、水分運輸的途徑
1.莖的結構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俗語、日常生活經驗,并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讓學生初步了解莖的結構。
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獲得知識。 學生四人小組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以及本節課最后一個自然段,經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后,歸納出莖的結構。
因勢利導
幫助搭建
知識結構
2.莖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看書,參與小組間合作學習。
教師對需幫助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起到指導者的作用。 學生閱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也可學生可個人看書自學,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經同學間的表達和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
在注重通過探究建構知識的同時,教師不回避對知識的講解。
3.探究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教師指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并指導學生通過看書,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指導學生通過閱讀p53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的實驗,經同學間表達和交流,確認最佳方案。通過看課本上的p53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學生觀察教師制作的p53的《觀察與思考》cai課件或投影片,四人一組討論老師出示的問題,經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運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的能力
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究與教師的適時講解相結合,實現了課堂多維度的教學目標,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結本節課內容。學完了本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具備了什么能力? 學生個人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說出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兩方面的收獲。最后師生共同小結(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 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為下一課
“蒸騰作用”探究作鋪設。
板書設計:
1、根適于吸水的特點;2、水分運輸的途徑
課時作業
一、選擇題
1.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是( 。
a成熟區有大量根毛 b有分生區 c有伸長區 d有根冠
2.將帶葉的楊樹枝條下端插入紅墨水中,待一些時候把枝條縱切,莖內被染紅的部分是( 。゛篩管 b導管 c形成層 d莖的全部
3.植物體的結構中,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 )a導管 b篩管 c根毛 d氣孔
4.水澇地中的植物出現萎蔫的原因是:( )
a 土壤溶液濃度過大 b蒸騰作用過于旺盛 c土壤中養料太少 d土壤里的氧氣不足
5.綠色開花植物體中,具有功能的死細胞是 ( )
a篩管 b.導管 c.導管、篩管 d.沒有
6.路邊的楊柳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內有( 。
a導管 b篩管 c韌皮纖維 d形成層
7.楊樹的樹干中,屬于輸導組織的是( )
a 樹皮和導管 b 導管和篩管 c 樹皮和形成層 d 形成層和篩管
8.帶土移栽植株幼苗的好處是( )
a帶來水和無機鹽 b避免損傷篩管 c避免損傷根毛和幼根 d避免損傷導管
答案:1、a 2、b 3、b 4、a 5、b 6、d 7、b 8、c
二、非選擇題
9.每一根導管都是由許多_______、_______的細胞所組成的,上下細胞間的_______已經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_______。
10.木本植物的莖內,在_______和_______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的細胞能_______,形成新的_______細胞和新的_______細胞,使莖_______。有些植物莖中沒有_______,因而不能長的很粗.
11.甘薯塊根里的淀粉主要由_______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并由葉脈、葉柄和莖中的_______運輸來的。
答案:9、長形,管狀;細胞壁;管道。10、木質部,韌皮部,分裂,木質部,韌皮部,加粗,形成層。11、葉,篩管。
第三章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篇2
課題: 第三單元第三章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學習目標
1.說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2.說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初步了解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3.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學習重點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學習難點
從生物圈水循環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學習內容
。ㄒ唬└m于吸水的特點
成熟區大量根毛,擴大了吸水面積
。ǘ┧值倪\輸途徑——導管,自下向上
樹皮 外側
韌皮部,內含篩管——運輸有機物 ,自上向下
莖的基本結構 形成層——分裂能力強
及作用 木質部(內含導管)
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說明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一)預習與回顧
1.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2. 我們以前學過的根尖,其結構從下向上依次是 、 、 、 。
3.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二)閱讀p110[觀察與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 成熟區有什么特點?
2. 大量的根毛對吸水有什么意義?
學習任務二:描述水分的運輸途徑
。ㄒ唬 結合p111觀察與思考,探究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是怎樣的?
、偬骄繂栴}:
、趯嶒炗镁撸
、蹖嶒灢牧希
、軐嶒炦^程:
、輰嶒灛F象:
。ǘ┗顒优c思考
1. 將莖橫切,觀察莖的什么部位被染紅了?
2. 將莖縱切,觀察莖的什么部位被染紅了?
。ㄈ┓祷貙嶒
1. 到底莖的哪部分被染紅了?
2. 木質部內有什么結構?
3..通過這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ㄋ模┩卣狗此
1.導管是怎樣形成的?
2.構成導管的細胞是死的,還是活的?
3.導管的運輸方向如何?
4.導管運輸水分的同時,也運輸了什么物質?
。ㄎ澹┰囋嚳,你準行
1.除了導管以外,在植物體內還有一種物質運輸管道叫做__________管,它是具有運輸__________的作用。觀察它的結構知道,它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上下細胞間橫壁上有許多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間有幾層形成層細胞,它向外分裂產生__________,向內分裂產生__________。通過形成層不斷分裂,可以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但草本植物的莖中沒有__________,所以草本植物的莖不能長得很粗。
二、系統總結
三、診斷評價
1.在根尖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 )
a根的吸收 b 根的穩定 c 根的固著 d 根的支持
2。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伸長區 c 分生區 d成熟區
3.移栽的黃瓜幼苗,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目的是( )
a 保護幼嫩的莖 b保護根毛 c 防止水分蒸發 d防止萎蔫
4.年生的木質莖能逐年加粗是由于( )
a韌皮部細胞不斷分裂 b木質部細胞不斷分裂 c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
5.帶葉的楊樹枝條下端插入紅墨水中,待一些時候把枝條縱切,莖內被染成紅色的部分是( )
a篩管 b莖全部 c形成層 d木質部
6.甘薯根長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a葉制造后通過導管運輸來的b葉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的
c葉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來的d 甘薯根身自身合成的
7.關于水分進入植物體并在植物體內輸導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根毛區細胞→根毛區導管→莖導管→葉導管b根毛區導管→根毛細胞→根導管→莖導管c根毛細胞→根毛區導管→根導管→莖導管→葉導管d根導管→莖導管→葉導管
8.植物莖的結構中,具有輸導功能的是
a導管和篩管b韌皮纖維c形成層d 木纖維
9.在橡膠樹林里,經常看到工人們將樹皮割破后在樹皮的傷口下持一小桶,用來懼從樹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體。流出這些液體的結構是
a樹皮b導管c木質部 d篩管
10.下圖是植物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
。1) 指出各部分的名稱:
[1] [2] [3]
。2) 在圖上標出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方向
11.下圖表示植物的導管和篩管,甲為 乙為 。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12。一段枝上面長有a、b兩個大小相同的果實。若將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如圖所示。那么,這兩個果實是否都能繼續長大?為什么?
四、走進生活
1.準備移栽的茄子秧、黃瓜秧,根部總是帶著一個土坨,這是因
為 。
2.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汁液是從那里來的?
3.小芳門前有兩棵樹,一棵老樹:樹干里面的大部分都空了,可是枝葉仍舊活著,小芳經常和小伙伴們在大樹洞里面捉迷藏;一棵是今年剛剛栽的小樹苗,小芳和小伙伴們一起為小樹帶戒指(將樹干上的樹皮環割了一圈)過了幾天,小樹苗枯死了,小芳感到很納悶,你能用所學知識向她解釋解釋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