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七年級生物教案 > 第二節 苔蘚植物(精選3篇)

第二節 苔蘚植物

發布時間:2023-07-15

第二節 苔蘚植物(精選3篇)

第二節 苔蘚植物 篇1

  詳細介紹:第二節苔蘚植物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殖等特點,進而了解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對自然界的意義。

  2.通過對葫蘆蘚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3.通過對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使學生樹立植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是學生了解苔蘚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礎,同時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苔蘚植物雖然比藻類植物高等,但還是只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不能擺脫水的限制,使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仍然比較低等。因此,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對學生理解苔蘚植物在進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這兩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重點。

  2.難點分析:

  葫蘆蘚生殖器官的結構比較復雜,又由于受到條件限制,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難點。

  葫蘆蘚的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這點與綠色開花植物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這個條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加之,葫蘆蘚的受精過程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也應確定為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引言:請學生觀察玻璃缸內的水綿和盆栽的葫蘆蘚(或小墻蘚)提出問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何不同?當學生答出:水綿生活在水中,葫蘆蘚生活在陸地上時,再給學生出示葫蘆蘚的生境圖,使他們了解到葫蘆蘚生活于陸地上陰濕的地面和背陰的墻壁上,并引導他們答出這些毛茸茸像綠色絨毯一樣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屬于苔蘚植物,從而引出苔蘚植物的課題。

  2.葫蘆蘚:

  (1)事先準備好新鮮的葫蘆蘚,分小組讓學生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葫蘆蘚的形態和顏色,用尺子測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問題討論:①葫蘆蘚植株呈什么顏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根相同嗎?③葫蘆蘚的莖與葉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莖與葉相比較有何特點?

  (2)組織學生在認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出:葫蘆蘚植株顏色為綠色,植株的高度約為1~3厘米;它沒有像綠色植物那樣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所以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蘆蘚有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地方是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的特點,但是葫蘆蘚的莖比較柔弱、葉又小又薄,而且莖和葉中都沒有輸導組織,這些都是區別于綠色植物的特點。

  (3)在學生已經了解了葫蘆蘚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之后,繼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來說明它為何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以使學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4)葫蘆蘚生殖過程的教學,可采用剪貼圖或投影片,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來進行。

  先由教師給學生展示帶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蘆蘚植株的圖(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對照圖觀察同一棵葫蘆蘚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從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給學生分別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圖,使學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許多帶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動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一個球形的、不能運動的卵細胞、植株在濕潤的條件下,精子游動到雌性生殖器官里,與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這一受精過程可通過復合投影片給學生展示。當學生了解了受精過程后,根據前邊所學過的知識,可啟發學生回答出: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再由胚發育成新的植物體。最后提出問題:“葫蘆蘚生殖過程有什么特點?”供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它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這也就決定葫蘆蘚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3.其他的苔蘚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這部分教學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墻蘚和地錢來進行(可配合使用掛圖或投影片或錄像)。

  在觀察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①墻蘚、地錢的生活環境與葫蘆蘚有無不同?②地錢的形態有什么特點?③苔蘚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要強調以下兩點:

  ①一般具莖和葉,但無輸導組織。

  ②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環境中。

  4.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這部分教學,可選擇有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圖(如有錄像更好),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成片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林下、山野陰濕環境中,這會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經討論后明確苔蘚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于苔蘚植物對監測大氣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師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狀況加以講解。特別是讓學生了解到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復習鞏固時可選擇以下題目供學生在課上練習:

  題目:請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與葫蘆蘚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莖和葉內有發達的機械組織④莖和葉內無輸導組織⑤葫蘆蘚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過程不需要水⑦受精過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內發育形成胚。

  【板書設計】

  第二節苔蘚植物

  一、葫蘆蘚

  1.生活習性:陰濕環境

  2.形態結構:

  (1)矮小

  (2)有假根:固著

  (3)有莖和葉:含葉綠體,無輸導組織

  3.生殖:

  二、其他苔鮮植物

  墻蘚地錢

  三、苔蘚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莖和葉,無輸導組織;受精離不開水;生活在陰濕環境。

  四、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1.保持水土

  2.監測空氣污染

  小資料

  地錢的培養

  一、方法步驟:

  1.7~8月間,到林間、山地巖石陰面、木橋底下等陰暗潮濕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錢。用放大鏡觀察,發現孢蒴將要開裂,就可用鑷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廣口瓶,蓋嚴封好,放到避光處,可防止水分蒸發,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應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篩過后拌勻,裝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壓實,用清水淋透,放在窗臺上。十余天后,表土層變硬,即可接種。

  3.用鑷子從廣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細針挑破孢蒴,把里面鮮黃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層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讓孢子得到萌發的適宜濕度。

  4.把花盆移到離窗稍遠處,每天都淋幾次清水,避免陽光直射,土層龜裂。10天左右,當小地錢長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臺,在其前方放幾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陽光直射,又能得到適當的光照以進行光合作用。

  二、實驗結果:

  培養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長出星散的綠色小地錢。這些小地錢長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見。2個月后,地錢背面出現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長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采下地錢胞芽杯放入園土,進行培養。

  第二節苔蘚植物

第二節 苔蘚植物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殖等特點,進而了解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對自然界的意義。

  2.通過對葫蘆蘚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3.通過對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使學生樹立植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是學生了解苔蘚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礎,同時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苔蘚植物雖然比藻類植物高等,但還是只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不能擺脫水的限制,使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仍然比較低等。因此,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對學生理解苔蘚植物在進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這兩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重點。

  2.難點分析:

  葫蘆蘚生殖器官的結構比較復雜,又由于受到條件限制,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難點。

  葫蘆蘚的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這點與綠色開花植物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這個條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加之,葫蘆蘚的受精過程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也應確定為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

  1.引言:請學生觀察玻璃缸內的水綿和盆栽的葫蘆蘚(或小墻蘚)提出問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何不同?當學生答出:水綿生活在水中,葫蘆蘚生活在陸地上時,再給學生出示葫蘆蘚的生境圖,使他們了解到葫蘆蘚生活于陸地上陰濕的地面和背陰的墻壁上,并引導他們答出這些毛茸茸像綠色絨毯一樣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屬于苔蘚植物,從而引出苔蘚植物的課題。

  2.葫蘆蘚:

  (1)事先準備好新鮮的葫蘆蘚,分小組讓學生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葫蘆蘚的形態和顏色,用尺子測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問題討論:①葫蘆蘚植株呈什么顏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根相同嗎?③葫蘆蘚的莖與葉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莖與葉相比較有何特點?

  (2)組織學生在認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出:葫蘆蘚植株顏色為綠色,植株的高度約為1~3厘米;它沒有像綠色植物那樣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所以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蘆蘚有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地方是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的特點,但是葫蘆蘚的莖比較柔弱、葉又小又薄,而且莖和葉中都沒有輸導組織,這些都是區別于綠色植物的特點。

  (3)在學生已經了解了葫蘆蘚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之后,繼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來說明它為何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以使學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4)葫蘆蘚生殖過程的教學,可采用剪貼圖或投影片,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來進行。

  先由教師給學生展示帶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蘆蘚植株的圖(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對照圖觀察同一棵葫蘆蘚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從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給學生分別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圖,使學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許多帶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動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一個球形的、不能運動的卵細胞、植株在濕潤的條件下,精子游動到雌性生殖器官里,與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這一受精過程可通過復合投影片給學生展示。當學生了解了受精過程后,根據前邊所學過的知識,可啟發學生回答出: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再由胚發育成新的植物體。最后提出問題:“葫蘆蘚生殖過程有什么特點?”供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它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這也就決定葫蘆蘚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3.其他的苔蘚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這部分教學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墻蘚和地錢來進行(可配合使用掛圖或投影片或錄像)。

  在觀察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①墻蘚、地錢的生活環境與葫蘆蘚有無不同?②地錢的形態有什么特點?③苔蘚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要強調以下兩點:

  ①一般具莖和葉,但無輸導組織。

  ②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環境中。

  4.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這部分教學,可選擇有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圖(如有錄像更好),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成片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林下、山野陰濕環境中,這會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經討論后明確苔蘚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于苔蘚植物對監測大氣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師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狀況加以講解。特別是讓學生了解到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復習鞏固時可選擇以下題目供學生在課上練習:

  題目:請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與葫蘆蘚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莖和葉內有發達的機械組織④莖和葉內無輸導組織⑤葫蘆蘚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過程不需要水⑦受精過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內發育形成胚。

  【板書設計 】

  一、葫蘆蘚

  1.生活習性:陰濕環境

  2.形態結構:

  (1)矮小

  (2)有假根:固著

  (3)有莖和葉:含葉綠體,無輸導組織

  3.生殖:

  二、其他苔鮮植物

  墻蘚 地錢

  三、苔蘚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莖和葉,無輸導組織;受精離不開水;生活在陰濕環境。

  四、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1.保持水土

  2.監測空氣污染

  小資料

  地錢的培養

  一、方法步驟:

  1.7~8月間,到林間、山地巖石陰面、木橋底下等陰暗潮濕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錢。用放大鏡觀察,發現孢蒴將要開裂,就可用鑷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廣口瓶,蓋嚴封好,放到避光處,可防止水分蒸發,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應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篩過后拌勻,裝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壓實,用清水淋透,放在窗臺上。十余天后,表土層變硬,即可接種。

  3.用鑷子從廣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細針挑破孢蒴,把里面鮮黃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層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讓孢子得到萌發的適宜濕度。

  4.把花盆移到離窗稍遠處,每天都淋幾次清水,避免陽光直射,土層龜裂。10天左右,當小地錢長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臺,在其前方放幾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陽光直射,又能得到適當的光照以進行光合作用。

  二、實驗結果:

  培養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長出星散的綠色小地錢。這些小地錢長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見。2個月后,地錢背面出現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長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采下地錢胞芽杯放入園土,進行培養。

第二節 苔蘚植物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殖等特點,進而了解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對自然界的意義。

  2.通過對葫蘆蘚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3.通過對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使學生樹立植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是學生了解苔蘚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礎,同時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苔蘚植物雖然比藻類植物高等,但還是只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不能擺脫水的限制,使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仍然比較低等。因此,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對學生理解苔蘚植物在進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這兩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重點。

  2.難點分析:

  葫蘆蘚生殖器官的結構比較復雜,又由于受到條件限制,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難點。

  葫蘆蘚的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這點與綠色開花植物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這個條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加之,葫蘆蘚的受精過程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也應確定為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

  1.引言:請學生觀察玻璃缸內的水綿和盆栽的葫蘆蘚(或小墻蘚)提出問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何不同?當學生答出:水綿生活在水中,葫蘆蘚生活在陸地上時,再給學生出示葫蘆蘚的生境圖,使他們了解到葫蘆蘚生活于陸地上陰濕的地面和背陰的墻壁上,并引導他們答出這些毛茸茸像綠色絨毯一樣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屬于苔蘚植物,從而引出苔蘚植物的課題。

  2.葫蘆蘚:

  (1)事先準備好新鮮的葫蘆蘚,分小組讓學生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葫蘆蘚的形態和顏色,用尺子測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問題討論:①葫蘆蘚植株呈什么顏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根相同嗎?③葫蘆蘚的莖與葉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莖與葉相比較有何特點?

  (2)組織學生在認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出:葫蘆蘚植株顏色為綠色,植株的高度約為1~3厘米;它沒有像綠色植物那樣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所以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蘆蘚有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地方是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的特點,但是葫蘆蘚的莖比較柔弱、葉又小又薄,而且莖和葉中都沒有輸導組織,這些都是區別于綠色植物的特點。

  (3)在學生已經了解了葫蘆蘚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之后,繼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來說明它為何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以使學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4)葫蘆蘚生殖過程的教學,可采用剪貼圖或投影片,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來進行。

  先由教師給學生展示帶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蘆蘚植株的圖(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對照圖觀察同一棵葫蘆蘚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從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給學生分別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圖,使學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許多帶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動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一個球形的、不能運動的卵細胞、植株在濕潤的條件下,精子游動到雌性生殖器官里,與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這一受精過程可通過復合投影片給學生展示。當學生了解了受精過程后,根據前邊所學過的知識,可啟發學生回答出: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再由胚發育成新的植物體。最后提出問題:“葫蘆蘚生殖過程有什么特點?”供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它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這也就決定葫蘆蘚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3.其他的苔蘚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這部分教學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墻蘚和地錢來進行(可配合使用掛圖或投影片或錄像)。

  在觀察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①墻蘚、地錢的生活環境與葫蘆蘚有無不同?②地錢的形態有什么特點?③苔蘚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要強調以下兩點:

  ①一般具莖和葉,但無輸導組織。

  ②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環境中。

  4.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這部分教學,可選擇有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圖(如有錄像更好),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成片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林下、山野陰濕環境中,這會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經討論后明確苔蘚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于苔蘚植物對監測大氣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師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狀況加以講解。特別是讓學生了解到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復習鞏固時可選擇以下題目供學生在課上練習:

  題目:請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與葫蘆蘚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莖和葉內有發達的機械組織④莖和葉內無輸導組織⑤葫蘆蘚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過程不需要水⑦受精過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內發育形成胚。

  【板書設計 】

  一、葫蘆蘚

  1.生活習性:陰濕環境

  2.形態結構:

  (1)矮小

  (2)有假根:固著

  (3)有莖和葉:含葉綠體,無輸導組織

  3.生殖:

  二、其他苔鮮植物

  墻蘚 地錢

  三、苔蘚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莖和葉,無輸導組織;受精離不開水;生活在陰濕環境。

  四、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1.保持水土

  2.監測空氣污染

  小資料

  地錢的培養

  一、方法步驟:

  1.7~8月間,到林間、山地巖石陰面、木橋底下等陰暗潮濕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錢。用放大鏡觀察,發現孢蒴將要開裂,就可用鑷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廣口瓶,蓋嚴封好,放到避光處,可防止水分蒸發,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應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篩過后拌勻,裝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壓實,用清水淋透,放在窗臺上。十余天后,表土層變硬,即可接種。

  3.用鑷子從廣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細針挑破孢蒴,把里面鮮黃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層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讓孢子得到萌發的適宜濕度。

  4.把花盆移到離窗稍遠處,每天都淋幾次清水,避免陽光直射,土層龜裂。10天左右,當小地錢長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臺,在其前方放幾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陽光直射,又能得到適當的光照以進行光合作用。

  二、實驗結果:

  培養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長出星散的綠色小地錢。這些小地錢長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見。2個月后,地錢背面出現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長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采下地錢胞芽杯放入園土,進行培養。

第二節 苔蘚植物(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多彩的大自然——春天的動、植物(精選2篇)

    一、活動名稱:幼兒園的春天二、活動目標:1.要求幼兒把感受到的春天特征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腦動手能力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通用2篇)

    《3.3.1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⑵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⑶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

  •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教學設計(精選2篇)

    【設計思路】:本節課采用探究式教學、實驗教學和引導談話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學生特質和教學資源的可操作性,本節教學設計主要從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通過觀察實物,對照實驗,識圖比較,配合多媒體課件等...

  • 第3單元 第5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通用3篇)

    第3單元 第5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第五節 植物的開花和結果(2課時)一、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識別花的基本結構,并說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點)2、概述開花授粉的過程。(難點)3、說出植物果實的結構及其形成過程。...

  • 植物和我們(通用3篇)

    教學內容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 執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維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科學知識 1.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2.知道我們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 《植物籽粒拼圖》教案范文(精選5篇)

    一、教材分析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目標設課。本課教學以“植物籽粒拼圖”為課題,利用各種植物的種子、紙板和膠水進行拼圖、粘接,創造和設計形象。...

  • 植物的不同與相同(通用2篇)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用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2.能夠盡可能多地找出兩株植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3.能夠自定標準給身邊的常見植物分類。科學知識1.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2.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

  • 迷人的夏天——有關《迷人的夏天》動植物資料(通用14篇)

    青蛙青蛙是兩棲類動物,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青蛙頭上有兩只圓而突出的眼睛,一張又寬又大的嘴、舌頭很長。身體的背上是綠色帶有深色條紋,腹部是白色。...

  • 太空里的植物(精選9篇)

    1、認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進行想象、感受,應用各種材料進行大膽、有趣的創作。2、技能目標:運用繪畫、剪貼、泥塑等方法進行造型。3、情感目標: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勇于發現,合作交流。...

  • 《植物的彎曲》教案(通用7篇)

    設計意圖:本活動選材于建構式課程。在此活動中,我充分利用社區的有利資源,因為我們所在的東白魚潭小區是花園式小區,綠化面積較大,各種植物琳瑯滿目。...

  • 身邊的動植物(通用2篇)

    1 身邊的植物 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 征,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

  • 第三節 蕨類植物(精選3篇)

    教學目標1.通過了解蕨類植物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在經濟上的意義。2.通過對鐵線蕨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 第八章 植物體是一個整體(精選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植物體的結構,以及維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學生了解植物體在結構上的整體性。通過分析植物體內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學生從功能上了解植物體是一個整體。...

  • 迷人的夏天——有關《迷人的夏天》動植物資料(精選15篇)

    青蛙青蛙是兩棲類動物,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青蛙頭上有兩只圓而突出的眼睛,一張又寬又大的嘴、舌頭很長。身體的背上是綠色帶有深色條紋,腹部是白色。...

  • 太空里的植物(精選7篇)

    1、認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進行想象、感受,應用各種材料進行大膽、有趣的創作。2、技能目標:運用繪畫、剪貼、泥塑等方法進行造型。3、情感目標: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勇于發現,合作交流。...

  • 七年級生物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 日韩免费精品 |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 嫩草研究院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天堂一区 | 亚洲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国内视频| 亚洲美女性视频 | 亚洲aⅴ无码成人网站国产 不卡国产视频 | HD性丰满白嫩白嫩少妇AV | 欧美S码亚洲码精品M码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8 | 日韩国产一级毛片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www97影院 | av相关在线 | 最近中文字幕2019视频1 | 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 波多野结衣av一本一道 | 免费观看黄色片视频 | 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 | 中文字幕八区 |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蜜桃牛 | 91超碰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 久久三级无码网站 | 欧美又黄又嫩大片a级 | 精品中文在线 | av在线网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 欧美乱码卡1卡2卡三卡四卡 | 91网址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