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動植物(通用2篇)
身邊的動植物 篇1
1 身邊的植物
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 征,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學生參與科 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想了解與植物有關的事情。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顏色、氣味、外形等內容。
教學重點: 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放大鏡、植物卡片、各種奇異植物的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教學導入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植物?那你知道咱們校園里 有多少種植物嗎? l
教學新課
一、認識周圍的植物
1、誰能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植物?向同學們介紹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動圖例,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手摸、鼻聞、眼看來掌握植 物特征,認識植物。
3、提出課外觀察的任務及注意事項,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4、分小組進行課外觀察活動,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檢查觀察記錄表的記載情況。
5、教師小結。 l 拓展延伸 繼續了解認識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課時 l
教學導入
1、介紹我國明代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2、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在《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 l
教學新課
一、給身邊的植物分類
1、請同學們按照不同的標準,試著給下面這些植物分類,將同一類植 物做上相同的記號。
2、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分類標準。
3、把自己上節課觀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4、學生匯報,教師記錄。
5、教師小結。
二、有趣的植物
1、學生了解書中介紹的四種有趣的植物。
2、學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資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師補充、小結。 l 拓展延伸 課后繼續搜集了解植物的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身邊的植物
一、認識周圍的植物
二、明代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三、有趣的植物
教學后記:
2 常見的動物
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運用各種感官識別常見動物,觀察描述常見動物的特 征,會依據特定標準對不同動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
2、能觀察記錄。
3、能夠完成簡單的實驗條件下的定性觀察。
4、知道進行科學研究,先要選擇并確定研究的題目。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學生參與科 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促進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形成。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更多常見動物的名稱,在對動植物進行分類的過程中體會動物 分類的標準;初步意識到要抓住動物的典型特征來認識動物。
2、在對動物進行特征描述的過程中增加對動物的了解。
教學重點: 識別常見動物,觀察描述常見動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依據特定標準對不同動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知道進行科學研 究,先要選擇并確定研究的題目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放大鏡、動物卡片、相關動物的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教學導入
1、自然界中動物的種類很多,大約有 150 萬種。
2、我們認識哪些動 物呢? l
教學新課
一、認識常見的動物
1、分小組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學生匯報。
3、把你知道的常見動物填寫在書上記錄表中合適的位置。
4、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填寫理由(自己的分類標準) 。
5、教師小結。
二、猜動物
1、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別人很快就能猜到結果?
2、用語言描述一種動物的特征,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
3、合作游戲。教師準備動物卡片。出示后請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說特 征一個猜動物名稱合作游戲,在規定時間內哪一組猜的動物多。 l 拓展延伸 指南車信箱公告:征集有關動物的謎語。 第二課時 l
教學導入 猜謎語活動。 l
教學新課 研究一種常見動物的特性
1、請每一小組選擇一種合適的動物進行研究,并確定好研究的題目。
2、小組交流確定研究選題。
3、學生匯報,教師對選題的確定進行指導。
4、分小組進行研究,并把研究結果寫下來。
5、學生匯報,互相交流。
6、教師小結。 l 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車信箱,學生探討:蚯蚓會唱歌,這是真的嗎?古人的這種 結論可信嗎?
板書設計: 2 常見的動物
一、認識常見的動物
二、猜動物
三、研究一種常見動物的特性
身邊的動植物 篇2
(自設話題)
設計理念: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情境教學正是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認識規律,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人手創設情境作為教學過程的啟動契機,從而帶動語言的訓練,促進智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因此,本次口語交際將在良好的情境中進行。
教學目標:
一、活動中能大膽、準確、清楚地說出怎樣愛護身邊的動植物及原因,態度大方聲音洪亮。
二、通過多方評價規范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話、說話習慣。
三、懂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培養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去華陽公園畫的畫、華陽公園景色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昨天我們去華陽公園賞春,你覺得春天的公園美嗎?你想不想再去觀賞一下?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課件展現華陽公園美景并放音樂。)
2.你覺得公園哪兒怎么美?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3.是因為有各種花草樹木和可愛的小魚、小兔等小動物才使公園里無限美麗的。今天它們也來到我們的課堂上了,大家歡迎。學生把自己畫的畫貼到黑板上。(草地、小花、樹、湖水、小魚……)
二、扮演角色
1.這些客人來到我們身邊,使我們教室變得更美了。你們聽,它們仿佛在說什么?是在向大家問好,還是在作自我介紹,或是在給大家提什么要求?
2.請同學們分別扮演一種動物或植物說幾句話。在學生扮演角色談話過程中,引導大家從“聽話”和“說話”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對表現好的同學予以熱情鼓勵。
過渡:是啊,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和小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我們的朋友,它們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在為大自然、為人類作著貢獻呢。同學們,聽了動植物的話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3.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各組代表在班上匯報本組同學的想法。
4.給每人發一張印有“環保小衛士”的卡片。
聽了同學們的話,動植物們非常高興,要和我們做朋友,還給我們帶來環保小衛士的賀卡呢!
提要求:我們是環保小衛士,保護環境就是我們的責任。
三、辨析討論
1.下面的錄像,你們發現了什么?(課件展示:兩個小男孩正在比賽往湖水里扔樹枝。)
2.到這兒,你該怎么辦?
(1)小組討論。
(2)指三名同學上臺表演。兩人當小男孩,一人當老師批評他們。
(3)全班評價。
3.課件展示:一個阿姨坐在草地上,并把包裝袋、瓜子皮亂扔。
(1)看到這些,你該怎么做?小組討論。
(2)指兩名學生上臺表演,一人扮阿姨,一人去勸說她。全班評價。
四、寫標語牌
要在我們周圍立一些標語牌,你準備在標語牌上寫一句什么話呢?請你寫在卡片上。
五、拓展延伸
你們這些環保小衛士是不是只愛護身邊的動植物呢?
六、總結談話
大自然中的動植物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他們在為人類作著貢獻。愛護他們就是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也是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各國的人們都非常關心環保問題,并為改善環境做了許多工作。我們小學生也義不容辭。口語交際: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