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目標1、概述呼吸作用的過程。
2、通過證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實驗,使學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過程。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試驗現象的除試驗結果。
4、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與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二、重點和難點
1、植物呼吸作用實驗的設計、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是重點。
2、呼吸作用的實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引言的設計:用微機課件展示:一只小白鼠生活在密閉的玻璃鐘罩里,另一只小白鼠生活在有綠色植物的密閉玻璃鐘罩內。教師配合課件,提出問題:(1)這兩只小白鼠哪一只先死去?(2)能用學過的知識分析一下原因嗎?
學生回答之后,進一步用課件展示小白鼠生活的環境,將b裝置用黑布罩起來。教師講述“有一個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如圖中裝置,結果,他發現b裝置中的小白鼠不久就死了,而且壽命比a裝置中的還短”。這時,請全班同學討論:這是為什么呢?
從而得出:不僅動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植物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氣,引出本節課課題:植物的呼吸作用(板書)。
由此導入配以形象畫面,提出問題,引出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也從中引入下一階段的教學。
2、過渡:如果植物也進行呼吸,植物周圍的o2就會減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進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過檢測植物周圍氣體成分是否改變來證明。
3、討論:怎樣檢測植物周圍氣體成分是否改變了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考慮,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的方案。為了使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有可行性和科學性,課件展示以下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
(1)選擇什么材料做實驗好?一棵樹,一株小草或是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種子。
(2)選擇實驗場所:在開放的空間(如教室)做實驗,還是在密閉的容器里(如廣口瓶)做實驗?為什么?
(3)怎樣才能檢測o2含量的變化?(o2可助燃,缺o2會使燃燒的蠟燭熄滅)
(4)怎樣才能檢測co2含量的變化?(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教師可演示:口含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使石灰水變混濁)
4、實驗
實驗一:人呼吸會呼出較多的二氧化碳
事先準備好的澄清石灰水,分組進行操作,一名學生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里吹氣,其余的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并思考:(1)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2)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就知道了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在這個基礎上,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人呼吸時會呼出很多二氧化碳,我們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測co2含量的變化。
實驗二:種子呼吸時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
大屏幕:材料用具:萌發的黃豆種子,煮熟的黃豆種子,固定蠟燭的燃燒匙,火柴,廣口瓶;帶漏斗和玻璃導管的塞子,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 ,盛清水的燒杯。
實驗:學生上臺操作,把種子密封。
實驗完畢,學生上臺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結論(用課件展示):
過渡:以上我們是用活著的種子做的實驗,如果換作綠色植物的話,也是這樣嗎?
5、演示:用綠色的葉片、較小的水果如圣果等植物體的一部分做實驗,放入密封的黑暗的容器中,一定時間后,放入燃燒的蠟燭,通過蠟燭的熄滅,證明綠色植物可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在進行呼吸作用過程中需要氧氣?傻贸鼋Y論:綠色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活的葉片,種子等器官也能進行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