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背景與意義分析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七年級上冊中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節,此時學生已具備了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物、原料和條件,在此基礎上,將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對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通過呼吸作用需要o2的實驗分析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也養成樂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習慣。通過組內的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習與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設計、實施“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的實驗,嘗試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和操作過程,并能通過現象的分析得出結論。認知率達100%。
2、技能掌握與指導:根據實驗內容,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綜合歸納、自主獲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利用率達100%。
3、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小組內合作實驗、討論,培養和提高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互動率達100%。
4、情意修煉與開導:通過實驗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疑問驅使下嘗試解決問題,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創新精神。投入率達100%。
5、觀念確認與引導:通過實驗認同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認同率達100%。
三、障礙與生成關注
設計對照實驗,進行有效探究,探究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體驗科學研究和自主學習過程。
四、學程與導程活動
課前準備:
教師:1、根據教科書中的知識,寫出預習提綱。
2、根據教科書中的實驗內容,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的課件。
4、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有關呼吸作用的資料。
學生:1、根據預習提綱,預習本節內容。
2、派各組代表按要求準備實驗。
3、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有關呼吸作用的資料。
課堂設計:
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呼吸是人和動物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動,那么植物也進行呼吸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樣進行的?它與動物的呼吸是否相同?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問題。
探究過程
1、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學生4人一組
取甲、乙兩個錐形瓶,在每個錐形瓶內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派代表在實驗前一天,將100g新鮮的和燙過的蔬菜(沸水燙2-3min)分別裝入兩個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并用止水夾夾緊軟管。(不加標記)
取兩袋蔬菜,將軟管分別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擠壓塑料袋。
小組成員進行觀察,并作好觀察記錄,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提出問題:“實驗用的塑料袋為什么是黑色的?用白色塑料袋可以嗎?”
小組內同學展開討論,得出兩種結論:
“可以用白色塑料袋,因為綠色植物體在白色塑料袋內也能呼吸,呼吸就能產生co2,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不能用白色塑料袋,因為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綠色植物除了呼吸外,還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利用co2,這樣袋內co2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就不能證明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師:“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正確呢?我這里有準備好的白色塑料袋,袋內裝有同樣的等量的蔬菜,現在我擠壓塑料袋,請同學觀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