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
1. 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 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
4. 認識體育鍛煉、體力勞動對增強心臟健康、提高心臟工作潛力的意義,飲酒對心臟和血管的害處。
教學重點
1、 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 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
教學難點
1、 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2、說出血液循環的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教學準備
羊心(或豬心)7~8個,動脈血管和帶有靜脈瓣的靜脈血管各10段。
血管和心臟的結構的投影片(示活動的房室瓣),心臟和血管的模型和掛圖,普通人和運動員心臟工作的比較表。能讓學生看到心臟結構的錄像更好。在實驗室上課。
本節可用問答、談話、講解、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等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錄象或投影)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引言: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自己的頸部、腕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學生摸后回答。
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觀察。
師:(放三種血管結構的投影片或出示掛圖)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一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從投影片或掛圖上看,請認真識別動脈和靜脈的特點,它們有什么區別?學生看后回答。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學生分組觀察心臟結構,對照掛圖或投影片,放心臟和血管結構的錄像等,重點講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網和心臟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抓住教材重點,通俗易懂的講解突破教材難點。
師:心臟是血流的動力器官。觀察心臟應注意幾點:①形狀和大小;②判斷心臟上下左右的互相關系;③根據心壁肌肉的軟硬,辨別心臟的左右;④能辨認連在心臟上的大血管是動脈還是靜脈;⑤向心內灌水,水只能由靜脈灌入,由動脈流出。
心臟的內部構造與生理功能相適應:左心室心肌發達,收縮時將血液壓向動脈,流經全身。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發達,收縮時將血液壓向肺動脈。左、右心房心肌不如心室發達,收納由靜脈流回的血液。心肌收縮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心臟瓣膜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關鍵,找到房室瓣,觀察,只向心室開。動脈瓣只向動脈開。靜脈瓣很像衣服上的一對口袋,相對位于靜脈腔里(示圖),這對口袋的開口方向與血流方向是一致的。假如血液倒流,則會充滿兩個口袋,堵塞血管的通道,所以它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心臟和血管的外形和內部結構。識別上述幾點要求中提到的各個部位。教師巡視全班學生。
師:毛細血管比毛發還細,實際最細的小動脈和最細的小靜脈間的網狀小血管。最薄的管壁只有一層上皮細胞,口徑很小,只允許一個紅細胞通過。毛細血管將血液中的養料和氧等運到每一個細胞,又將細胞中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運走。毛細血管遍及全身,一旦充血,它的血量會增加若干倍,人在某種情況下面紅耳赤就是這個道理。
師:總結觀察結果。心臟是怎樣工作的呢?請把手按在胸部中間偏左側,有什么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