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血液循環
教學目標的確定:
重點和難點:
重點:血壓與脈搏的概念。
難點:血壓、脈搏的形成;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血壓計、秒表、教師自制課件。
學生:跳繩等。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血壓比較抽象,且初一學生沒有學過物理,沒有壓力的概念,對血壓的理解較為困難。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能認識到血壓及收縮壓和舒張壓的關系,并通過收集、交流資料能夠了解什么是高血壓,什么是低血壓,并了解高血壓和低血壓的危害。明確體育鍛煉對心臟保健的意義。并進一步通過探究活動:明確運動與脈搏的關系。
流程圖: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教學意圖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2、血壓的概念
3、血壓的表示方法。
4、測量血壓
5、高血壓與低血壓的危害。
6、自我保健
7、脈搏
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
學生明確血壓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收縮壓和舒張壓
學生進行測量血壓。
并進行數據統計。
學生匯報所測量的數據值。
并根據老師出示的血壓正常值進行比較。明確高血壓與低血壓的。區別。
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討論回答。
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回答。
學生進行脈搏的測量
展示量血壓的圖片,導入新課
老師歸納血壓的概念。
出示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概念,及單位。
教師出示測量血壓的錄像片及圖片。
指導學生進行血壓的測量。
出示人在安靜時的血壓正常值。
師生共同總結。
補充講解。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教師引入下一個環節。
激發興趣,導入本課
先使學生自己判斷血壓的定義,再進一步總結血壓的概念。
在了解血壓的表示方法后,為下一步測量血壓打下基礎。
親身感受如何測量血壓。
通過學生自己收集的資料親自感受高血壓與低血壓的危害,提高對自身保健的意識。
對學生進行衛生保健教育。
在涉及到切脈的歷史時,要向學生解釋它已經在我們國家流傳了幾千年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教學意圖
8、探究脈搏與運動的關系。
9、匯報實驗結果及結論。
小結 學生通過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并進行活動。
學生對所進行的實驗在課堂上匯報、交流。出結論。
學生進行小結,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及收獲。 教師提示,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老師主持交流。 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發現運動與脈搏的關系,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習由抽象變為具體,易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主講教師:
學 校:
授課班級:
班級人數:
授課時間: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如圖所示 :
這個人在做什么?
答:在測量血壓。
你知道什么是血壓嗎?怎么來測量血壓呢?為什么要測量血壓呢?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答這些問題。
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下什么是血壓?
生:血壓是對血管的壓力。
師:那么是什么對血管的壓力?對什么血管的壓力?
師或生:血液在血管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叫血壓。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我們測量人的血壓是用血壓計間接測量上臂的肱動脈血壓。
師:測量血壓有什么用途呢?
生:回答。診斷和治療疾病。血壓的高低與心臟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