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珍稀動物
一、目的要求
1.使學生認識我國幾種珍稀的動物,以及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
2.向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的教育。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掛圖——我國珍稀的動物。 學生準備 每人搜集一兩種珍稀動物的圖片或資料。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搜集的我國珍稀動物的資料或圖片,對搜集資料多的同學予以表揚。
2.講述:我國動物種類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貴稀少的動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些我國珍稀的動物。(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我國幾種珍稀的動物
(1)認識大熊貓 ①出示大熊貓的掛圖。 ②談話:這是什么動物? ③觀察:大熊貓是什么樣的? ④談話:關于大熊貓,你知道哪些事? ⑤講述:大熊貓又叫貓熊。它是我國特有的哺乳動物,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大熊貓體胖,長約1.5米,身體像熊,臉像貓,所以人們稱它熊貓。大熊貓生活在xx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動物為食。大熊貓生長在四川、陜西、甘肅的少數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貓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1980年,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被確定為世界熊貓研究中心,專門對熊貓進行觀察和研究。
(2)認識朱鹮 ①出示朱鹮的掛圖或投影片。 ②談話:你認識這種鳥嗎? ③觀察:朱鹮是什么樣的? ④談話:關于朱鹮,你知道哪些事? ⑤講述: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鳥之一。雄鳥體長80厘米,雌鳥稍小些。全身羽毛白色,飛羽粉紅色。頭頂、額、眼周、下嘴、腳部有朱紅色,故叫朱鹮。生活在沼澤、山區溪流旁,棲息于樹上。以蟹、蛙、小魚、田螺為食。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僅發現有5只這種鳥,號稱“國際保護鳥”。1981年5月,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陜西省洋縣又發現了7只朱鹮。后來,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總數上升到18只。朱鹮是我國一類保護動物,也是國際上一級瀕危動物。現在我國已在陜西建立了“朱鹮群體觀察站”,觀察和記錄朱鹮的全部生活情況。
(3)按上述方法,指導學生認識其他幾種珍稀的動物——揚子鱷、金絲猴、白頭葉猴、羚牛、白鰭豚、黑頸鶴等。(這幾種動物的形態詳見參考資料。)
(4)提問: ①現在你知道我國有哪些珍稀的動物? ②為什么稱它們為珍稀的動物?(有的數量極少,有的僅在我國有。)
2.指導學生認識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
(1)談話:你知道這些動物為什么會這樣稀少嗎?
(2)講解:這些動物所以這樣稀少,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的變化,例如由于溫度、濕度等變化,大片竹林死亡,熊貓的食物沒有了,就會造成熊貓大量的死亡。另一方面是人的亂捕亂殺、胡亂砍伐。由于以上兩方面原因,它們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有的已經瀕臨滅亡。
(3)討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
3.指導學生認識如何保護珍稀動物
(1)討論:怎樣保護珍稀動物呢?
(2)講述:為了保護珍稀的動物,國家頒布了法律,對捕殺珍稀動物,要進行法律制裁。為了保護珍稀的動物,國家還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在自然保護區里,不準狩獵和采伐,不準破壞自然環境,使珍稀動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通過以上措施,我國的珍稀動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有的種類數量有所增加。但是,破壞珍稀動物的事情還時有發生,我們必須大力宣傳保護珍稀動物的意義,使每個人都懂得并認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