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
(1)概述生物圈的范圍;
(2)舉例說明生物的多樣性。
2.能力:
(1)嘗試運用統計、處理數據的能力和分析資料的方法;
(2)通過討論、交流,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2)愛護生物,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3)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4.重點與難點:
重點:(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難點:學生統計和處理數據。
5.教學思考:
關于本節課的內容學生通過多種媒體都有一些了解,我的設想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接受探究教學的思想,并且把新課標倡導的“人與生物圈關系”的主線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培養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形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員的觀念。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生物學的第一節課,課的形式、風格將影響到以后的教學。課的開始使用課件導入生物圈的知識。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和閱讀課文,學生能整理出生物圈層的相關知識,并為學習生物多樣性埋下伏筆。接下來的教學利用初一學生愛表現的年齡特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積極思考、討論,將學生腦海中原有的零散的生物學知識系統整理為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并統稱為生物多樣性。在教學中,注意貫穿“人與生物圈”的理念,培養學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把情感與態度方面的教育貫穿始終。
通過學生的統計、討論、發言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統計分析能力、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課涉及較多的生動、真實的自然和生物圖像,所以我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通過大屏幕展示課件,效果很好。
學生是城市生源,通過各種渠道對生物和生物現象已有一些了解,與本節課的知識有較多重合,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比較容易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校位于新課程實驗區,初一的學科均選用新課程標準的實驗教材,所以在生物課中進行探究教學具有良好的學習背景。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軟件,準備一個地球儀。
〖教學過程〗
導入
師: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那里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有無數的生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欣賞這美麗的地球!
學生觀看課件并討論。
師: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呢?
(討論發言)
生:有草原、河流、森林、蔚藍的天空,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美麗的動物和植物……
師: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我想請大家討論一下,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討論后發言)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沒有生物。比如:在大氣層的最頂部、火山熔巖里、在地球的最里面……
師:(教師拿出地球儀,一邊指點一邊講解)講得非常好。可見,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范圍的。現在,我們就給地球上生物能夠生存的空間起個名字,你們認為應該起什么名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