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下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北師大版
第六章 概率初步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1課時)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已經體驗過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夠做出預測,并闡述自己的理由。學生已接觸了不確定事件,前面兩節課通過活動感受了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為進一步了解計算一類事件發生可能性的方法、體會概率的意義奠定了知識技能基礎。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感受到了數據收集和處理的必要性和作用,獲得了從事統計活動所必須的一些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分析
概率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通過本章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的緊密性,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中體會概率的意義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學好本章的關鍵。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概率和確定數學一樣也是科學的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眾多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學生認識到概率的思維方式與確定性思維的差異。學生只有具備了這種隨機觀念才能明智地應付變化和不確定性,這也是構成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概率的重要原因。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通過摸球游戲,幫助學生了解計算一類事件發生可能性的方法,體會概率的意義,根據已知的概率設計游戲方案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到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通過環環相扣的、層層深入的問題設置以及分組游戲的設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1.概率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應用。
2.根據已知的概率設計游戲方案。
教學難點:靈活應用概率的計算方法解決各種類型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結合本節課內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手段和教具準備:自制球箱,準備了紅、白色乒乓球若干,并運用了現代多媒體教學平臺。
三、教學設計分析
本節課共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回顧思考、創設情境,學習新知、游戲環節、練習提升、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第一環節 回顧思考
活動內容:
任意擲一枚均勻的硬幣,可能出現哪些結果?每種結果出現的可能相同嗎?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活動目的:本節課的內容是要學會簡單的概率計算的方法,所以在學習新課以前復習有關簡單擲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內容:
一個袋中有5個球,分別標有1,2,3,4,5這5個號碼,這些球除號碼外都相同,攪勻后任意摸出一個球。(1)會出現哪些可能的結果?(2)每個結果出現的可能性相同嗎?猜一猜它們的概率分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