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在英語學科素質教育中的運用
“素質教育”一詞提出已有多年,各級教育部門、基礎教育各個學科對其內涵實質、實施途徑和方法等進行了長期的探討和摸索,收到了一些成效,但相對于時代的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來說,素質教育實施的深度和力度顯然還不夠,還處于一種片斷的、經驗的、局部的狀態。因此,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人才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國家教育部從民族復興的高度,從課程結構入手,大刀闊斧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務必要開創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局面。重視學習過程、重視整體發展、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最為明顯的特點。英語學科如何順應這種變革,如何在本學科中實現對學生素質的提升呢?筆者以為,“任務型”語言大綱和教學途徑的選擇是英語學科教學與新的國家課程綱要的契合點。
一、“任務”的定義
外語教學課堂中的任務是指學習者運用目標語進行交際以達成某一結果的活動。感性一點的定義是,任務是學習在其中發生的活動。外語教學中界定的任務具有以下五個要素:1使用語言的目的。2產生目的的情景。3思考和行動的過程。4活動將導致結果(產品)的產生(這個結果包括具體可見的作品和問題的解決兩大類別)。5學生需要借助于他們的知識、策略與技能結構來完成任務。其實質是學習者在一個外語環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個實在的任務。兒童外語學習課堂中的活動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征:1具有連貫性和統一性。2有意義、有目的。3具有明確的語言學習目標。4有始有終。5學生積極參與。多個任務圍繞一個主題的開展就是“項目研究”。“項目研究”型的任務多見于中學外語學習中。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一個實例
以下是圍繞“蜘蛛”這一選題開展“任務教學”的一個范例(“任務”亦稱“活動”,下文中“任務”與“活動”為同一概念)。
以上橢圓形表示可以結合在外語學習中的其他學科的門類,長方形表示的是具體的活動內容,最外圍的劃橫線的部分是活動中的語言學習目標。很明顯,這是一種從活動出發,根據完成任務的需要來選擇語言學習內容的大綱,它與一般的從語言點出發,根據語言知識來編制對話或段落的大綱有著質的區別。
在實施各項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盡量用英語來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語言輸入。這里,由于語言是圍繞活動情景來進行的,學生雖然可能不理解具體的單詞或句子的意思,但由于情景是可理解的,因此,語言也是可理解的。在多次的聽、看和理解后,學生們可以以自己的速度吸收教師的教學語言。
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要理解教師的語言來開展活動,要創造性地利用他們所具有的語言經驗來進行交際,這個過程重在信息的傳遞和交換、而不是重在語言的形式。最后學生要展示他們的活動結果,為此,學生要進行語言的演練,以追求表達的準確性。
顯而易見,完成上表中各項任務所涉及的決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生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審美、思維、觀察、身體動作等多方面的智能,這就為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為學生各展所長提供了可能,從而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實質。
三、“任務型”語言學習大綱的理念
1.White認為構成語言大綱的基礎有三個要素:內容、技能、方法。對這三個要素的側重就構成了不同的語言大綱。側重內容的語言大綱是以語言為中心的,相應的教材和教學法重視語言的形式、主題的選擇、情景的創設和功能的表達;側重技能的大綱重視語言和學習;側重方法的語言大綱是以語言學習為中心的,它關注的是語言學習是如何發生、發展的,相應的教材和教法突出語言學習發生于其中的任務(學習活動)和語言學習的過程。基于內容的語言大綱最為普遍,語法翻譯法、結構——功能法、功能——意念大綱等無不屬于這一類。基于語言學習的語言大綱在我國不多見,“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在最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才首次提出。顯然,基于內容的和基于技能的語言大綱都是以語言為出發點,重視語言知識的,而基于方法的語言大綱是以完成任務(活動)、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是重視學習過程的,也是更為接近語言學習的真實的。
2.語言學習不是獨立的教育過程。語言的發展總是和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相聯系的。兒童在發展認知能力、獲得關于世界的知識、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語言發展才具有了動力和原由。兒童有其特定的學習要求。無論是學習母語還是學習外語,提供一種僅僅關注語言技能的課程是不夠的。教育者的責任是為兒童提供一種整體的學習情景,語言發展是這個學習情景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唯一的最終結果。這里的整體不是指語言技能上的全面發展,而是指為兒童提供對其全面的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具有價值的活動。從上述的界定任務的五個特征來看,任務恰好具有整體活動的性質。
3.兒童需要大量的機會來復習和鞏固語言。兒童學習語言是一個螺旋漸進的過程。兒童在教科書的上一單元所學的內容,并不一定能輕易地遷移到下一單元,任務型的學習為兒童大量的接觸目的語提供了可能,因而大大地增加了復習和鞏固語言的機會。
4. 少兒外語教學的重點是幫助他們成為語言學習者。這包括:建立自信;為外語學習提供動機;鼓勵孩子們用他們所能的語言(模仿、動作、關鍵詞、圖畫等)來交際;培養對語言的支配感;鼓勵孩子們將語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產品;向兒童展示英語是有趣的;在一個低焦慮、無威脅的環境中讓孩子們體驗和感受大量的自然的英語。
四、實施“任務型”英語教學要解決的幾個觀念問題
1.教師要跨越狹隘的學科界限,建立起“大學科”的觀念。如果將外語教學理解為僅僅是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必然對思維訓練、對審美情趣熏陶、對自然和社會知識的擴展、對合作能力的培養、對情感體驗置于不顧,甚至會覺得它們浪費學習時間。這種觀念在保證語言訓練時間的表象下,學習環境的內容豐富性、挑戰性和開放性被削弱,教育情景的浸潤性功能被降低了。
2.兒童需要以自己的速度來接受語言。大部分的教科書要求學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規定的內容。這可能對學習者造成壓力。任務型的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的機會,但允許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吸收和產出語言。它打破狹隘的單課目標意識,允許學生有一個沉默階段,允許他們在有把握時才輸出語言。 (下轉第25頁)(上接第9頁)這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3.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嘗試與錯誤是有價值的。兒童語言學習是一個嘗試與糾錯的過程。嘗試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習發生的標志。錯誤的語言可能是兒童的“中介語”,這個“中介語”系統一直處于向目標語系統的變動當中。我們應該鼓勵兒童大膽地假設,積極地嘗試使用語言,促使他/她的中介語系統的形成和發展。任務型的活動重在信息的傳遞和做成事情,語言形式是第二位的,這在無形中鼓勵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創造性地使用他們的語言經驗,如果他們能有機會接觸正確的語言形式,他們的中介語系統會自然地朝著目標語系統改進。
4. 沉默不等于沒有學習。在任務型教學的前期,學習者可能有一個沉默階段。學生可以在情景中理解語言,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但他們可能說不出來。學校行政、學生家長可能迫切希望看到學生會說外語,并將此作為學習發生的證據。教師如果沒有在一節課內教“會”幾個單詞和句子,他們也會有未盡職責的內心壓力。事實上,沉默不等于無知,學生可能是在內部加工和理解他/她所聽到的東西,當他們有了足夠的語言輸入、有話可說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口的。
- 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反思
一、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偏差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 明確關系找準著眼點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面向的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同時也是“人”的現代化,并最終決定于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是人的全面發展,即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等整體素質的提高。...
- 《狼和小羊》教學的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91 《狼和小羊》是一篇傳統的小語教材,課文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分析內容,要讓學生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像狼這樣的壞人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有感情色彩很深的對話,通過朗讀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 幼兒園開展素質教育的制度
開展素質教育是教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為了使我園孩子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園特制訂了如下制度:1、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教師要遵守職業道德,加強自身修養,必須具有高度的責...
- 談談政治課教學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詳細介紹:談談政治課教學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現代物質文明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顯著標志,但生活的富足也帶來了某些消極的因素,不少青少年缺乏明確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遠大的理想,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自我意識膨脹,追求個人享樂,缺乏相應的...
- 質疑多元智能理論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2
三、多元智能理論熱的思考 首先,智能這詞本身由于“智力屬性、智力發展、研究角度、人源差異”等還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對于智能[11]的定義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
- 質疑多元智能理論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1
質疑多元智能理論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 近年來,教育界的部分人對多元智能理論在新課程改革里的作用表現出了過分的關注,他們都從各個方面為多元智能理論高唱贊歌,也有人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是新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理論基礎。...
- 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 1999年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發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
- 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挖掘學生自身潛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之我見
素質教育之我見(一) 素質教育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只有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完成,一個人的能力總是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
- 地埋素質教育之我見
素質教育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只有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完成,一個人的能力總是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
- 提高教師素質,適應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改革政治課教學,必然要求提高政治課教師素質。作為政治課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具有獻身政治課教學、甘愿清貧的思想境界,勤于探索,勇于開拓政治課教質學新思路的創新精神,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扎實的教學業務...
- 淺談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
你還沒注冊?或者沒有登錄?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冊會員才能閱讀!如果你還沒注冊,請趕緊點此注冊吧!如果你已經注冊但還沒登錄,請趕緊點此登錄吧!...
- 探索“三自一導”模式 推進素質教育
探索“三自一導”模式 推進素質教育 摘要:轉化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中心環節。本文簡要介紹本人根據新形勢下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的學習現狀為依據,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三自一...
- 改革政治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改革政治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政治課教學是一個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的有機能動系統,其諸要素中教師、學生、教法、手段、考核等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不僅影響政治課效果,而且關系到實施素質教育。...
- 七年級英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