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為學(第一課時)
廣東省中山市三角中學 趙懷兵
教學目標
1.學會朗讀文言文。
2.理解句義文義并積累文言詞匯
2.教育學生立志明白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重點:目標1 2
教學難點 :目標2
預習指導: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逮 怠 迄 屏 鄙 恃 缽
2.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要求就學生求學是否有難易之分這個觀點發表意見,結合課前三分鐘,創設情境,為導入 新課作準備。
二、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教師就剛才學生的意見(不管是正面意見還是反面意見)不作質評,要求學生讀《為學》這篇課文從中找答案。(板書)
三、朗讀訓練。
1.朗讀指導:
a、文言文要反復朗讀;b、誦讀文言文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疏解文意的讀法”,旨在初步讀懂文章,領會文章中詞語、句、段的含義,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
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讀法”,旨以讀出詞語、句、段間的邏輯停頓和邏輯重音,恰當的表達文脈的貫通和層次,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三是“品味意境的讀法”,旨在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讀得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這三種是誦讀的三個層次、三種境界。朗讀課文要循序漸進,力求達到第三種境界。
2.教師范讀,學生自已嘗試讀一次。(要求優生以高要求讀)
四、疏通課文一二段:
1.要求學生對課文字、詞、句質疑提問,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解答。
2.請一較好的翻譯,由學生評價翻譯質量并糾錯。
3.讓一較差的翻譯。
備用難字:
之:指天下事,可不譯。人之為學的“之”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學之的“之”指學問,可不譯。 昏:愚笨。旦旦而學之:而,表修飾,相當于“地”。久而不怠焉:而,表順接,可不澤。怠;松懈。焉:語氣詞。迄乎成:乎,于,到。而亦不知:而,表順接,可不澤。屏棄而不用:而,表并列,并且。無以異:沒有什么不同。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4.背誦指導:
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背誦的方法來背誦的方法來背誦一二段:
先自由朗讀一次,再集體朗讀一次,看著黑板上的關鍵詞語集體試背一次,自由試背一次,再找幾個優生背。
5.課堂討論:
由一二段的內容尤其是第二段的內容你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舉手發言,不拘對錯,有理即可。鼓勵說話。
學生之間可以爭論反駁。
參考意見:事在人為,要想成功關鍵在于是不是要立下志向,努力進取。
五、布置作業 :
a類:背誦課文一二段 ;試翻譯課文其余部分以備檢查。
b類:默寫課文一二段。
[說課精要]本節課主要在解決字詞句義的基礎上,結合課文中心進行思想教育,主要要求學生動口。背誦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26為學(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朗讀文言文。
2.理解句義文義并積累文言詞匯
2.教育學生立志明白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重點:目標1 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結合課前三分鐘,要求演講者舉例說明“事在人為”的道理.
2.教師過渡:我們在說明自己的觀點時,常常要舉一些事例進行證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為學》 這篇課文,看作者舉了什么例子來證明的。
二、理解三四段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三四段:
一男生讀三段,一女生讀四段
2.教師講解幾個難字詞:
3.學生試自己翻譯課文,遇到不明白的提出疑問,由知道的學生或老師解答:
4.抽查二同學各譯一段,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
5.指導背誦:
同上節課,要求抓住關鍵詞、對比排比的句式找規律背誦
先學生自己試背,再集體試背,后抽查三個人背。
三、討論幾個問題:
1.個別回答:
a.為什么天資愚笨平庸聰明敏捷不是固定不變的?( 因為如果一個人天資愚笨,才能平庸,但不停地學習,久而久之就學成了,如果一個人天資聰明,才能敏捷但不去學習,他跟天資愚笨,才能平庸的人也沒有什么不同。所以說天資思笨、平庸、聰明、敏捷會互相轉化。)
b.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作者的觀點。(事在人為或主觀努力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
2.自由發言: 作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談做學問的問題,為什么要從“天下事”談起呢?(這是從一般到個別,由一個普遍真理推導出本文論點,合乎邏輯推理。)
3.書面完成,抽查交流:學完這篇課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100字以上,要有理有據,由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來答)要點:圍繞事在人為的道理來說。
四、小結
五、作業 ,
a.課后練習一、二題(在作文本上)。
b.《掌握語文》p66 1-8
[說課精要]本節課主要在解決字詞句義的基礎上,結合課文中心進行思想教育,其中的寫作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