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五單元教案學案
討論并歸納:課文寫我把爸爸給我的羚羊木雕轉送給我最好的朋友萬芳,可是父母認為這木雕很貴,不該隨便送人,并要“我”向萬芳討回羚羊木雕。這件事反映了我重友情,重許諾,也反映了父母重財輕義,傷害了孩子之間的感情。
提問2: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給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轉送給好朋友,這樣可以嗎?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可以。羚羊木雕有價,情義無價。只知珍惜有價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們的感情,重財輕義,只會嚴重傷害孩子的心靈。
提問3:爸爸媽媽執意讓“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卻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同意奶奶的觀點。奶奶更明事理。她也知道羚羊木雕貴重,但是,她更懂得執意讓孩子要回羚羊木雕,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多不好,對孩子間的感情影響多不好,對兩家大人之間的關系多不好。她把情義看得重于財物是深明情理的。
提問4:“我對朋友反悔了”,“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討論并歸納:這兩句話的含義是:“我”屈從了父母,應該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們不懂得孩子的心,不懂得孩子間的感情,只知道東西貴重,不知道還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對孩子采取了簡單生硬的態度。
提問5:如果你想把一件貴重的東西送給別人,你要怎么做?
討論并歸納:我會先征求大人們的意見。如果大人們不同意把貴重的東西送給別人,我會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給他們講友情重于一切的道理,請他們尊重孩子之間的感情。
提問6:討論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徑會傷害孩子之間的感情。
解題方法鏈接:
抓住關鍵詞語對文章進行質疑和設疑。質疑就是對課文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設疑是對課文重點,在看似無疑的地方設疑,進行深入探討。
范例3 《散步》“小中見大”是怎么回事?
分析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探究這個問題,要學會一種思想方法,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行為到原則。“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兩頭。兩頭都照顧到,當然沒有矛盾。有時,無法兼顧兩頭,就像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無法兩全,只能顧一頭,那么顧哪一頭呢?“決定委屈兒子”,就是顧老的一頭。這里有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實行這個原則,家庭就和美了。再往深一層想,試看人性,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于此,借散步這個題材,宣揚一個倫理原則。照這個原則辦事,一個家庭總是比較和美的。再從妻子角度去看,妻子的善良也是重要因素,她對婆婆沒有不孝順的表現。文章雖著墨不多,但是隱隱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路,為人妻,為大兒媳,理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