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陽》教案4
nbsp;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三、寫作背景介紹 請一學生讀注釋⑥。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四、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朗讀詩歌 3.讓學生體會這首詩與剛才我們所談到的詩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把秋寫得無比可愛,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 五、分析鑒賞詩文 這首詞描寫重陽節的戰地風光,里面有許多寫景的成分。但是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詩詞一樣,寫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則在于透過寫景來抒寫心情。從全詞來看,它是表現戰爭勝利后的喜悅和對革命前途的樂觀的。 上闋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這句是從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宮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轉化而來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無情天難老。人生本來就短暫,再加了世事蹉跎,難免生出無窮感慨。 為什么作者人產生“人生易老”的感覺呢?請大家聯系時代背景作個說明。 在1929年領導革命,即在龍巖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他的意見不被多數同志所接受,他未能當選為前委委員,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因而感到要把紅四軍領導到正確的革命路線上來,是非常緊迫的任務,要說服同志接受自己的正確意見,進行思想改造,才能開展革命。因而產生“人生易老”的感覺。 “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它不但是慨嘆韶光易逝,人生短促,恰恰相反,而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唯其易逝、短促,所以我們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把美好的青春獻給壯麗的革命事業,莫讓年貨付流水。讓“小我”為“大我”多發些光和熱,這樣才會感到充實和寶貴,也才會理解“小我”是易老的,但同時又是不朽的。 “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總稱,“難老”就是指發展變化、過程無窮無盡,但“難老”并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