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陽》教案4
下片起句“一年一度秋風勁”。緊承上段“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歲歲有秋風,秋去又秋來,今年又到重陽,秋風也依然勁厲。“一年一度秋風勁”,“秋風勁”除了寫景之外,還有象征意味,大約是指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斷壯大而言,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一個“勁”字就把這些象征意義暗示出來了, 此情豪邁異于東風駘蕩、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佳節,叢菊盛開,戰地風光,十分鮮麗,因而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勝似春光”的感覺。這是與上文關聯處。江天寥廓,萬里秋霜,壯闊而又清美,也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勝似春光”的感覺。這也是與上文的關聯處。“黃花”是近景,細小的景;“江天”是遠景,是闊大的景。不管是遠是近,是大是小,都能體現出“勝似春光”的特點,所以,它們是統一的。這樣一寫,也就無處不佳的秋色突出地表現出來了。 江天”句也是寓意。戰爭勝利之后,革命前途更覺光明,對革命必勝的信心也更堅定了。“寥廓江天萬里霜”,正是前程遠大、如花似錦的具體描寫,形象是多么美!郭老解釋“霜”字,以為“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詞,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霜。但‘霜葉’不限于‘紅’,還有黃葉。秋色也不限于霜葉,還有各種果實以及天高氣爽的寥廓景象。”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學作品中卻有丹霜、紫霜等字面,這就說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時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經霜變紅、紫等顏色的草樹之類。所以“萬里霜”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五彩斑斕,各種色調都有。“萬里霜”就是“萬里秋”,作者選用了霜字,不僅由于壓韻的關系,也是由于霜字既響亮,又含義豐富。 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云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這首詞的詩情畫意最為濃郁,特別是上下闋的結句,寫得尤其出色。“戰地”句表現了偉大革命家的高度樂觀主義精神,“江天”句則不僅表現了作者海闊天空的氣度,也表現了他含英咀華的修養。整首詞寫得鮮明爽朗、氣度恢弘,有著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總之,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慨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附: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949.0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注釋】 鐘山:莽莽南京中山門外紫金山,這里代表南京。風雨:指革命的暴風驟雨。蒼黃:同倉皇。唐代杜甫《新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