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仲夏夜》教案1
教學設想安排一課時。
語言本身只是一種代表概念的符號或外殼,它本身不能直接構成形象,必須通過讀者的聯想,在想象中呈現形象,文學不像繪畫形象那樣清晰可見,也不像音樂形象那樣直接訴之于聽覺,但是文學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在每一個人的頭腦中再現圖畫、音韻美。學習本篇課文可以抓住文學的這個特點,在閱讀的基礎上再現出作者所描繪的一幅幅流動的變化著的畫面,使學生體會文學與美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及文學鑒賞力,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關鍵詞語、貼切的比喻再現景物,準確表述景物特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目的,讓學生默讀課文,并通過查檢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同時訓練學生靈活辨析詞語意義的能力。讀后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方式:出示投影幻燈片,也可設計成電腦軟件或印成練習片子發給學生。
(一)緋(fēi)紅:鮮紅 緋:紅色
廣漠(mò):廣大空曠
次弟:一個挨一個
蒼穹(qi6ng):天空
皎(jiǎo)潔:(月亮)明亮潔白
休憩(qì):休息
幽美:幽靜美麗
炙(zhì)曬:像火一樣熱
漫步:沒有目標而悠閑地走
(二)仔細體會下列句子中的加點的詞,選擇一個恰當的義項。
1.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一片片燃燒著的火焰,閃爍著,消失了。
a 動搖不定,忽明忽暗
b 稍微露出一點想法,但不肯說明確
2.那突然顯得高而遠了的天空,則呈現出一片肅穆的神色。
a 嚴肅 安靜
b 嚴肅 和睦
3.愉快的笑聲,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
a 形容精神興奮得意
b 向上飄起
4.我漫步沙灘,徘徊在我的鄉親朋友們中間。
a 比喻猶豫不決
b 比喻事物在某個范圍內來回浮動
c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二、朗讀全文,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整體把握本文特色。
方式:可請學生朗讀,也可由教師范讀。讀后討論,引導學生從自身感受去回答,不必拘泥于統一答案,總體圍繞“美”即可。
朗讀前提示: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
討論后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給人的感受是所描繪的景色像畫一樣美,而且這些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下面我們再次默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一,看看本文依次描寫了哪三組畫面。注意要盡量選用文中的詞語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