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教案6
兒子不屑地說:“你那觀念早過時了!”
我說:“你看著人家那送報的少年,每天5點就起床了!”
兒子笑得更囂張;“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紀的第一代天之驕子,我進了大學,還要攻讀碩士、博士,還要出國留學!”
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送報的少年頭一次誤點了。上午9點半鐘,才出現在我家門口,他渾身衣服濕透了,像一個落湯雞,胳膊肘上有一道摔傷的血痕,報紙也打濕了一角。他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般囁嚅著說:“對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車也不能轉了,連報紙也弄濕了……”我剛說了聲“沒關系”,兒子卻奪過報紙狠狠地一摔:“換份干的來,這份不能看!”我一邊解圍,一邊把兒子推進房里。
轉眼到了8月底.兒子接到郵電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高高興興地清點行囊準備上學了。這天8點剛過,送報的少年準時出現在門口了,他把報紙交給我后,笑吟吟地說:“萬老師,從明天起,這報紙還是由我爸爸送。”
我隨口問:“那你呢?”
少年說:“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明天去上學。”
我驚訝得不知說什么好。那少年又補充道:“我爸是個下崗工人,身體不大好,以后若送遲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樓去了。
(2003年荊州市中考題)
1.細讀全文,理解其層次,寫出文中顯現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語言標志:
開端:
發(fā)展:
高潮和結局:
2.從構思著,小說以“我”為敘述者來描寫主人公,小說還運用了
這種手法來表現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內容并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伏筆的是少年說的這樣一句話:
4.在下面段中找出三處有表現力的短語,在其下面畫上橫線。
我曾與他閑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5點就起床,每天要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他每天要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
5.文章結尾處畫橫線的句子在小說內容上主要有這 樣兩個方面的表達作用;
○1
○2
6.下面有三個小題,請你任選一個(在其序號上打鉤)并答題。
①從這篇小說中找出一例,說明語言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②從這篇小說中找出一例,說明行動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③從這篇小說中找出兩例,說明環(huán)境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例:
表現了:
[答案:1、放暑假的時候 七月下旬的一天 轉眼到了八月底2、對比 3、今天報上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線! 4、凌晨5點兩百多戶人家 一萬八千多級臺階(或:凌晨5點就起床 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 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 5、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經濟環(huán)境不好 ②表現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達與此相近即可) 6、根據學生答題實況評改,言之成理即可)]
[應考說明]
閱讀小說首先應理清情節(jié),有時小說以時間為序交代情節(jié),本文即是這樣。為了表現主要人物,小說中往往有一次要人物做襯托,有時是正襯,有的是反襯。本文中“我那兒子”即是用以對比襯托主人公——送報少年的。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為了使情節(jié)合理,結構緊湊,常常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以人物語言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是很常用的寫法。小說的感人之處往往體現在細節(jié)上,我們要善于體會作者在看似不經意的地方傳達的感人信息。另外,我們知道,小說的三要素中,人物是首要的,情節(jié)的安排,環(huán)境的描寫都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人物描寫中,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都是為表現人物的內在品質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