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詩歌三首》《一條大河》北師大版
【本講教育信息】
一. 教學內容:
《詩歌三首》《一條大河》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瞭望liào 饜yàn 饕餮tāo tiè 鷓鴣zhè gū 屏障píng
氣魄pò 巔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瀾lán 扮演bàn
氣概gài 蕩滌dàng dí 灌溉gài 磅礴páng bó 羨慕xiàn
簡陋lòu 鉚mǎo 偌大ruò 愜意qiè 戛然jiá
驀地mò 哼唱hēng 搖曳yè 潸然shān 浸淫jìn yín
2. 需掌握的多音多義字
3. 詞語
坦然:心地平靜。
瞭望:遠遠地望。
縱容:本意指對錯誤言行放縱、容忍。本文指自由而寬容。
饜:吃飽、滿足。
饕餮:傳說中兇惡貪食的野獸,比喻貪食。文中形容專注貪婪地看。
氣魄:有膽有識,敢做敢為的精神。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狂瀾:巨大的波浪。
體魄:體格和精力。
屏障:像屏風一樣起遮蔽作用的東西。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大,比喻規模、聲勢壯闊。
氣概:面臨重大問題時顯示的精神狀態。
蕩滌:洗滌,也作滌蕩。
塵埃:塵土。
磅礴:(氣勢)盛大。
簡陋:(房屋、設備等)簡單粗陋,不完備。
角逐:武力較量,引申為競爭、競賽。
偌大:這么大;那么大。
愜意:意愿得到滿足而感到輕松愉快。
戛然:形容聲音突然停止。
驀地:表示出乎意料,相當于“突然”。
火候:(燒火時)火力的強弱和時間的長短,比喻最佳時機。
矜持:端莊嚴肅;拘謹。
纏綿:婉轉動人。
潸然淚下:潸然,流淚的樣子。形容因受感動而流下眼淚。
浸淫:漸漸積累,逐步擴大。
4. 作者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中國臺灣大學外文系。后赴美,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現任中國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余光中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因而被中國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張光年(1913-)筆名光未然。湖北老河口人。1935年肄業于武昌中華大學中文系。早年從事抗日救亡文藝活動,任抗日救亡秋聲劇社社長,1949年后歷任中央戲劇學院教育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文學》主編,著有歌詞《五月的鮮花》,組詩歌詞《黃河大合唱》,論文集《風雨文談》、《光未然戲劇文選》、《文壇回春紀事》、《光未然詩存》和一部詩歌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