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傅聰的一封信
“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表明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為了達到教育目的,自己也有不少提高。 “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圣潔的,慈愛的”。母愛是非常圣潔的、偉大的,只有付出,沒有索求。母親的眼淚代表母親對兒子純潔的、至高無上的愛。兒子留學在外,母親因思念而悄悄流淚,這種感情的流露是非常自然的。對于孩子來說,往往認為掉眼淚是可恥的事。傅雷在與兒子交流的過程中,希望兒子能充分理解到偉大的、圣潔的母愛,理解父母對兒子的那種深切的思念之情。 作者回憶兒子在家度假時自己愉快的心情;“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兒子與朋友有區別。對于兒子,作父親的應該威嚴地訓斥。而對于朋友,應該平等地對話。父子之間,志同道合,互為知音,以平等的姿態交流對人生和藝術的看法,這種境界,非常難得。父子如朋友,除了講求平等,還應該互相學習。作為年輕人,應該向父親學習。因為年紀大的人考慮問題周密,想的遠,想得深;同時作為長輩,也能從兒子身上學到很多,學會溝通,學會忍耐,學會把情感升華。在這一部分,作者敘述事情,不緊不慢;表達情感,不溫不火。在飽含感情的筆端,處處流露出與兒子溝通時的懇切與真誠。 最后一段,作者提到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其中,“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圣潔的,慈愛的”幾句,頗富哲理,值得我們深深體味。【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1. 第1段,“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而事實上信中已經寫了“這一類的話”。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這一類的話”指的是什么?2. 第1段,“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中,“快樂”和“惆悵”的原因分別是什么?3. 如何理解下列各句的含義:①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和這種幸福相比的?②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厭煩。也希望你不要以為我在高峰的頂尖上所想的,所見到的,比你們的不真實。③年紀大的人終是往更遠的前途看,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并沒大錯。④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得到的少。⑤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4. 如何理解“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圣潔的,慈愛的”?5. 文中有不少對孩子袒露心扉的語言,感人至深。請選出一兩句,談談你的感受。6. 兒子與朋友有什么區別?你對“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有什么體會?7. 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就某個問題交換意見。(注意書信格式,特別是“此致”可以有三個位置:①直接寫在末段最后;②換行空兩格;③換行空四格。)如:親愛的孩子:(稱謂要頂格。表示對收信人的尊敬。) 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